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诸天普渡 > 第821章 跳梁小丑 (二合一章)

第821章 跳梁小丑 (二合一章)

作者:牛油果 返回目录

“皇帝仅为一孺子,便惊动文武百官,四方贤士,又如此靡费,置如此盛典盛宴,成何体统?”


那位孙先生竟是毫不客气地斥责乾帝。


大袖一甩,负起手来,严厉的目光扫过乾帝,又落到殿上一直端坐龙椅下首的洪辟身上。


“小小孺子,何德何能?”


见他只是浅笑轻酌,一言不发,根本没有看向这边。


孙先生目中的严厉逾甚,更透出几分不悦。


“嗯?”


“君王在立,你怎敢端坐?前辈师长教诲之时,你又何能如此托大不尊,置若不闻?”


“你读的书便是如此教你?你的学问道理又学到了何处?你便是以如此学问,如此道理,去教授天下学子?”


“这般无君无父,无礼无法,岂敢误人子弟?”


“嗯?”


孙先生迈出几步,越过乾帝,直指洪辟,连发质问。


“孙先生!”


洪辟未曾说话,这孙先生已先惹怒一人。


一个看着约摸四十余岁,一脸严正的官员站了出来:“此言未免太重,亚圣公的学问、德行,乃世所公认,其行其德,皆有君子之风,”


“君子之礼,也自亚圣公而光大,人人仿效,天下陈腐之风为之一清,何来无君无父,无礼无法?”


此人正是李神光。


其时,他已升任礼部尚书,掌管礼部。


乾帝加封洪辟为礼部尚书佐郎,与他的据理力争不无关系。


他本是想让洪辟在礼部历练,只等将来再立大功,他便可退位让贤,让洪辟晋位尚书,过得几年,便可以此登上三公之位,方能尽展其才。


也让其他人等无话可说。


由此可见,他对洪辟寄望之深。


如今竟有人想要毁损他寄以厚望,甚至敬重之人,李神不如何能不怒?


若非此人乃是千年世家,圣人之后,是文道正统。


李神光身为文人,自然也是素来敬重有加。


以他的脾气,早就破口大骂。


“君子之礼?”


孙先生冷笑一声:“何谓君子?是如他此时这般狂妄无礼?还是他以圣贤自居,欺世盗名之举?”


“什么叫欺世盗名?”


李神光怒道:“亚圣公才学无双,当年半部经书,引百圣齐鸣,诸子共鉴,实为圣道典章,万世垂范,天下皆知,”


“孙先生也是诸子圣人之后,难道连诸子不朽之精神,也要质疑吗?”


此话不可谓不重。


当年百圣齐鸣之事,是万万作不得假的。


这些年来,即便有再多的人,眼红亚圣公之名,儒门之盛,想要攻讦,却无论如何绕不开这一事实。


只凭这一事实,就无人能否认洪辟的成就。


这孙先生若是连这点也否认,那便是连把自己的祖宗也给否了。


这些千年世家的根基,便是诸子先圣之后,若否了这点,那便是自毁根基。


“哈!”


那孙先生闻言,却是一声大笑。


似乎听到了极为可笑,也极为愤怒之事。


“圣道典章?万世垂范?”


孙先生神色不屑之极,骤然沉下脸,深邃双目之中,神光暴射。


骈起两指,直指洪辟,厉声喝道:“竖子!你偷盗我四家经典,删头去尾,窃为己有,妄尊圣贤,你心中可有羞愧?”


“回答我!”


乾元大殿中,顿时一片死寂。


过了片刻,哗然之声便如巨石坠落平静的湖面,轰然炸响。


偷盗四家经典,窃为己有?!


如此言语,不仅是语惊四座,更令人匪夷所思。


亚圣公之名虽然如日中天,令许多人敬服。


若是一般人说来,哪怕是一个地位尊贵之极、或是武功道术都为天下绝顶的人说来,也难以取信于人。


会被人嗤之以鼻。


可如今说这话的人,是千年世家,圣人之后。


其文道正统之名已经流传了数千年,早已根深蒂固,铭刻在人心中。


一个是数千年的圣人世家家主的话语分量之重,非同凡响,实在令人难以生起质疑之心。


反倒是洪辟,不过刚刚成名十年。


而且其年岁尚不足双十。


十年来,也未曾有过惊人之举。


之所能令人敬服,还是因为其十年前的圣道文章出世,令得诸子百圣共鸣。


可如今那孙先生的话,就如同一把火,点燃了洪辟这最令人信服的根基。


若是此言一但坐实,那么便会瞬间轰然倒塌,一点不剩。


以往他受到的尊崇有多少,自此之后,要承受的就是十倍百倍的反噬。


殿上群臣众贤,各有心思。


有不信者,有狂喜者,有半信半疑者,也有淡然无视者。


李神光震骇之余,却是半点不信。


怒道:“孙先生,你身为圣人之后,如此话语,可不能乱说!”


“哈,乱说?”


孙先生冷笑一声,道:“我孙、梵、姬、王四家,数千年来,总先祖诸子百圣之智慧,便是要革故鼎新,写出一部能承继先祖不朽之学问,开万代未有之道理,”


“穷千年之时,百代之力,终于合力参研出两部惊世圣典,”


“一曰‘易’,二曰‘礼’。”


孙先生昂首傲然,忽然摇头晃脑,高声诵读:“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


“自天地开辟,阴阳运行,寒暑迭來,日月更出,新新不停,生生相续,莫非资变化之力,换代之功……”


“易者,其德也光明四通,简易立节,天以烂明,日月星辰,布设张列,通精无门,藏神无冗,不煩不拢,淡泊不失,此其易也……”


“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孙先生转首扫视殿上群贤,傲然一笑:“此‘易’中真言之一二,尚有‘礼’中大道,”


“所谓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君子戒慎,不失色于人。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说到这里,孙先生便停了下来。


看着四周群臣众贤一个个尽皆抓耳挠腮,急不可耐要听下文。


露出傲然矜持之色,高声道:“此二经,乃我四家共有之圣典,不可轻泄。”


此时殿中之人,已经十有八九,皆全信了这孙先生之语。


实是其所述虽只是寥寥数句,残缺不全,却已经述尽大道。


他们都看过当初洪辟所著的半部经典,也有论“易”,且是经中之切要。


孙先生这几句“易”经,竟然与其所著之经中,几乎吻合,且更加完整。


虽然不全,却如其所言,此等宝经圣典,如何能轻未于人?


能得闻一二,已是幸事。


还有那“礼”……


听说这陈辟也有一部“礼经”,却少有人见,且听闻晦涩难懂,不知所言。


相较于其,孙先生所述,方为谋国治世的大道之术。


若能依此而行,又何惧天下不平,百姓不顺,社稷不安?


便连一直未发一言,神色不明的乾帝,也露出几分惊喜之意。


众人皆惊叹不已。


真不愧是圣人世家,文道正统。


果然不同凡响。


此时,孙先生仍在高声言道:“却不想世间出了如此这般无耻小儿,竟窃吾家经典,以为己有,还妄尊圣贤,成了这诺大声名,”


“若是此小儿只以经典传世,教化世人,吾家倒也能容他,”


“只是这无耻小儿竟敢篡改吾家经典,以荒谬之说,荼毒天下学子,实是当世之毒瘤,万世之罪人!”


“如今更以此邀名,妄想入主朝堂,若让如此奸邪之辈,左右政事,则天下大劫兴矣!”


“吾等圣人之家,断然难容此事!”


孙先生抑扬顿挫,句句铿锵,字字诛心。


赫然张目,放出璀璨神光,瞪向洪辟。


鬼神若触之,也要魂飞魄散。


心志不坚者遇之,也要心惊胆战,魂惊神摇,一切阴私,都要抖落出来。


其厉声大喝:“黄口小儿,你还有何话说?”


此时殿上众人,泰半看向洪辟的神色,已变得不耻之极。


若非他们都自恃身份,恐怕已经要齐齐唾骂。


“这、这……”


剩下一些,如李神光这般之人,虽早已对洪辟及服无比,绝不信他会是此等小人之辈。


可此时也瞠目结舌,不知如何言语。


实在是这孙先生所述之经文,半点做不得假。


他们是最信服洪辟之人,自然是因为他们也是最懂洪辟所著经典、最懂其学问道理之人。


其中为人处事的道理且不说,确实大相径庭。


但其中大道学问,却太过相似。


虽只得闻一二,却已得窥其正义道理,比之洪辟所谓的半部圣典更加全面。


这一点,也是更令人生疑。


为何他所著只是“半部”?


正好就与孙先生所说相互印证。


如此种种,丝丝入扣,实在令他们有心为其辩解,却无力为之。


是以,此刻对于孙先生的质问,那些已经不耻之人在等着看他如何狡辩,只等其语穷,便落实了罪名,便定要将其钉死在那耻辱之柱上,受万千人唾骂。


而李神光之人,双眼期盼地望着他,也在等着他的辩解,证明自己。


直到此时,他们眼中所见,洪辟却仍然不紧不慢,一脸轻松地自斟自酌。


便连看都没有看那孙先生一眼。


“竖子!岂敢如此无礼?”


“你今日纵然装聋作哑,也难逃公理正道!”


孙先生大声怒喝。


周身包裹在一层氤氲光晕之中,一种厚重又灿然的气息扑面而来。


不同于仙道的缥缈,也不同于武道的阳刚。


那是文道的气韵,是学问的气息。


受他这文道之气一冲,殿上群臣众贤只觉心中正义凛凛,难容奸邪,齐齐对洪辟怒目而视。


这大乾的官员,尤其是能到这殿是来的,不是世间的大儒文臣,傲骨铮铮,便是那武道通天,血气阳刚的百战将军。


这一齐发难,哪怕只是眼神,也足以令一般人肝胆俱裂,肖小无所遁形。


洪辟却只是仰颈将刚满上的一樽美酒一饮而尽。


闭眼微笑,似在回味那酒意之美。


“哈哈哈哈……”


过了片刻,才忽然将手中酒樽一掷,放声长笑。


“竖子无礼!”


这次却不是那孙先生,而是一位皓首白发的老臣站了起来,须发皆张,剑指怒喝。


“这位……孙先生?”


洪辟抖了抖袖子,整了整衣襟,才慢悠悠地抬起头,看向那孙先生,饶有意兴地道:“可愿听我这无耻小儿说一个故事?”


“哈!”


孙先生不屑地抚袖冷笑,背过身去,负手冷然道:“你且说来,看你如何狡辩!”


洪辟笑了笑,不以为意。


从案席之后,长身而起,负手在背,缓缓踱了出来。


口中缓声说道:“前古之时,有两位圣贤,坐而论道,数日之间,许多学问道理,从其辩中脱口而出,”


“其中一位,对另一位有几分质难之意,想要辩倒其先前所说的道理,便对对方说,”


“他有一棵大树,树干上有许多赘瘤,疙疙瘩瘩,不符合绳墨取直之要,其树枝也是弯弯曲曲,不合规矩,长在路边,便是最差的木匠,也不会看它一眼,”


“而对方之前所说的种种大道理,看似玄妙,却全都大而空泛,不切实际,根本没有用,说出来,也不会有人相信,夸夸其谈罢了,陡遭人鄙弃。”


“对方便道:你可见过野狸否?屈身而伏,以待猎物,其捕捉猎物时,东跳西跃,不避高下,”


“一但踏入机关陷阱中,便无处可逃,只能死于网中,”


“再看那牦牛,大如天边之云,却不能捕小小鼠辈,”


“如今你有大树,却担忧其无用,为何不将其种于虚无之乡,广漠之野,安卧其下,逍遥自在,也无人生害树之心,免其遭刀斧之劫,其有用无用,又何必执着?”


洪辟说到这里,便停了下来。


抬起头来,似笑非笑地看向孙先生。


殿人群臣众贤,此时都在咀嚼其意。


只觉似乎蕴藏妙理,却又不解其意。


那孙先生皱眉寻思,不过片刻,抬头不屑道:“竖子何以故弄玄虚?这便是你的辩解?”


“哈哈哈哈,”


洪辟又放声长笑,半晌才摇头道:“无耻小人,不解大道。”


“也罢,我若多言,你也无能参悟,你只需记住其中一句,”


洪辟眼中笑意微淡:“所谓狸狌,卑身而伏,以候遨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wanggu)


。”


“此所谓……”


洪辟大袖一抚,背过身去,负手而立:“跳梁小丑,何足道哉?”


“你……!”


孙先生险先一口老血喷了出来。


何着说了半天,就是为了骂他,生生编了个典故出来?


彼其娘之!


竖子!


莫说是他,其余大臣贤人,也尽皆面色古怪,不知是喜是怒。


“孙先生,此等欺世盗名之辈,何必动怒?”


便于此时,一个略显稚嫩的声音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