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诸天普渡 > 第823章 截杀

第823章 截杀

作者:牛油果 返回目录

“嘿!”


孙先生冷笑一声,抚袖侧身,作不屑看他之状。


方圆一张稚嫩的脸庞上,却全无半分幼稚。


笑意淡然,隐含着一丝傲然与热切。


或许在他心中,并非如其表面那般,对洪辟不屑一顾。


反而对于今日能将他这个奠定儒门之基的亚圣公,无论在学问道理,还是在道术武功上,都踩在脚下,而热切、雀跃不已。


也是这一丝傲然与热切,方才显露出一些与他此时年龄相符的表现。


若真是老奸巨滑,便就当与那孙先生一般,至今洪辟仅仅从其表现上,都没有看出一丝一毫的破绽。


似乎他真是那个窃经篡文,欺世盗名的无耻小人。


洪辟自己尚且如此,遑论他人?


殿上泰半之人,此时都是一副冷然鄙弃之态。


都翘首盼着他在方圆的质难之下,剥下伪装,露出原形。


洪辟置周围冷眼于未闻,忽然朝乾帝开口道:“陛下曾向我询问治国之道,当时我便向陛下说过,我并不擅治国……”


“呵呵。”


一声轻笑从方圆口中发出。


深得嘲讽之要。


“怎么?堂堂亚圣公,竟不敢与我一个稚龄童子辩?”


洪辟对于他的打断不以为意,只是微笑道:“无论是圣人世家、前朝宰相李公,还是如今武温侯所兴之理学,都有一个礼字,”


“你自恃神童,即便你不闻吾学,不懂君子之道,何以不知礼?”


“你……!”


方圆语声一滞,面现怒意。


他打断洪辟说话,对方叱其不知礼,他自然听得明白。


洪辟也不理他,继续道:“我曾对陛下说过,我虽不擅治国,却知道一个道理,”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治国常富,乱国常贫,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只要陛下谨记这个道理,依此而行,时日久了,自然就能明白,如何方是治国善道。”


乾帝这时终于开口:“亚圣公确是曾有教于朕,数年以来,朕也常思此言,其中确是有大学问。”


“荒谬!”


方圆此时满脸怒意,一声喝斥,然后向乾帝请罪,恕其失礼。


才怒道:“误国之论!包藏祸心!”


“陛下万不可听信此等小人,小子还要斗胆,请陛下斩杀此祸国妖人!”


“何至于此?”


乾帝微微皱眉:“陈卿此为老成谋国之言,且陈卿为朕亲封的当朝亚圣公,你如此言语,实在无礼。”


“此等小人,谰言蛊惑,陛下为其蒙骗,小子斗胆顶撞,也定要揭破此小人面目。”


方圆朝乾帝躬身说道,站起身来,手指洪辟:“你说的民,指的是谁?”


洪辟笑道:“自然是天下百姓。”


“哈!”


方圆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样,冷笑一声:“何为国?国出于天子,”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天道有序,世间万物皆有定数,”


“尊卑贵贱之序,早已天定,岂能更改?”


“治国如牧民,天子承天命而牧天下百姓,如牧羔羊,世家公卿,如天子手中之鞭,这便是治国之道。”


“只要天子仁德,上承天命,世家公卿尽心辅佐,羔羊岂有不顺者?天下又岂有不安定者?”


“如你所言,岂非这天下兴衰,皆决于下民?”


“如你所言,岂非将这天下的财富,将世家公卿的家财,都尽数散下民,这天下便能安定?”


“这不是妖言祸众,包藏祸心,又是什么!”


其声清脆如珠玉,字字铿锵,直击人心,令人震动。


不说其道术强大,仅是其话语所言,便令殿中群臣连连点头。


许多人看向洪辟的眼神已经变得不善起来。


实在是如方言所说,若陛下真的依此而行,岂不得撬动他们这些公卿权贵的根子?


在他们的心里,他们就是“民”。


平日里,便是那些德高望重的大臣时常劝谏皇帝,当以民生为重,天子不与民争利等等,其中的“民”也是指的公卿权贵之流。


撬他们的根子,不就是祸国殃民?


至于所谓的百姓?


如方圆所说的下民,还是客气了,那是贱民,那是羔羊,是牲畜。


殿中群臣权贵,眼中恨怒交加,像是看仇人一样盯着洪辟。


却没有注意到,乾帝的眉头深深皱了起来。


洪辟将殿中诸人的神情都看在眼里,纤悉无遗。


却如未见,负手轻笑道:“哈哈哈,我早已说过,我并不擅治国,区区拙见,诸位不听也罢。”


“……”


方圆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便要趁胜追击,将洪辟真正踩在脚下。


“轰!”


却听突然一声巨响,自宫外响起。


那声音极为巨大震耳,却能听出,声传之处,距此颇远。


恐怕是在玉京城外。


这更是令殿中诸人惊疑不定。


什么样的动静,能从城外传到皇城内宫,尚且有如此惊心动魄之音?


群臣大都惊立而起,朝殿外看去。


乾帝一言不发,也望向殿外的天空。


双目深邃如虚空,点点幽光闪烁。


若有人仔细去看,便似能看见其中有星辰运转,万物生灭。


洪辟神色淡然,似乎根本不为所动。


距此时片刻之前。


在玉京城外,玉龙山下。


夜色正浓。


诺大的一条玉龙山脉,在夜色之下起伏蜿蜒,如同一尊尊巨大的魔怪。


那白日里香客游人络绎不绝的玉龙观,此时也人踪绝迹。


在离玉龙观外不远,有一条三叉路。


一条能直通山上玉龙观。


另两条,贯通南北,乃是他处通往玉京城的必经之路。


一人正伏于道旁,密林之处。


此人年不过十七八,却面色稳重,目中隐透几分坚毅果绝之色。


显然是个杀伐决断之人。


此人正是洪易。


他会出现在此处,完全是出于意外。


他之前以神明念头,吞噬赵夫人身边的曾嬷嬷阴神。


虽是靠着扯镇南公主与元妃的虎皮,暂时躲过后患之劫。


却也一刻不敢放松。


时常以神明念头,窥探赵夫人动静。


无意间却被他窥见一桩阴谋。


与赵夫人娘家有着根深渊源的大罗派,与正一道、方仙道,似乎还有着其他大门派参与,密谋袭杀儒门学子,与亚圣公府门人上善。


似乎是因今日乃是亚圣公冠礼,天下各处的儒门学子,多有赶赴玉京者。


————


几派联合,于入京的必经之路,埋伏截杀入京学子。


又故意透露出消息,引得上善携亚圣公府中的执剑儒士,赶来相救。


洪易窥探得阴谋,心中震骇。


他虽然不是儒门学子,也从未见过那位亚圣公。


但他一身所学,都与儒门脱不了关系。


说是承其恩惠也不为过。


恩假如不报,绝非他洪易为人。


再加上此事与赵夫人有关,即便是为了不能让其如愿,洪易也必定要插上一手。


便连忙赶去亚圣公府,想要报信。


不想已来晚一步,那上善早已带着人赶出城去。


洪易便已追赶而来。


等他来时,便已经看到此处一片狼籍。


显然是刚刚发生过争斗。


从现场那随处可见的巨大坑洞,残朽粉碎木石等物,便可窥一斑。


此战之惨烈、之惊天动地,令洪易心中震动。


即便没有见到人,洪易也不敢轻易显露痕迹。


在道旁伏了许久,判断情势之后,才要追循痕迹,想要助儒门一臂之力。


正要动时,却听远处有声响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