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我要做门阀 > 第两百九十四节 面圣(1)

第两百九十四节 面圣(1)

作者:要离刺荆轲 返回目录

和范明友简单的交流了几句,张越就与之互相道别,然后在郭穰的引领下,走上清凉殿的台阶。


“有机会的话,或许可以去找这位护羌校尉喝喝茶……”张越在心里想着。


汉家的羌氐事务,一直归属大鸿胪和护羌校尉管辖。


但大鸿胪位高权重,直接掌管诸侯及归义蛮夷事务,更与太常卿一般,直领着属国都尉,拥有自己的军队。


所以,羌氐事务的实际处理权就落在护羌校尉手里。


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是——汉家的民族融合之旅,在羌氐之间一直进行的不是很顺利。


除了当年霍去病在河西地降服了河西地区的诸羌,让他们走下山峦,开始农耕、定居,演变为熟羌,开始具备文明的特征,因而较为服从之外。


天水、安定之间的群山里的生羌和氐人,就一直让人头疼。


这些住在山里的原始部落,依旧信奉着原始时代的规矩。


什么规矩呢?


缺什么就下山去拿。


两汉之中,除了匈奴,汉军用兵最多的地方,就是征讨羌氐,杀的人头滚滚,但似乎起不了什么大作用……


过去十几年,汉军就平定了十几次羌氐叛乱。


斩捕数量超过十万!


但没有卵用,山上的羌人没有吃的喝的,甚至没有男人了,就下山烧杀抢掠。


羌人,一直就是汉家开发和经营河西、河套、天水、安定等地区的最大隐患。


可以这么说,羌氐问题不解决,河西等地的经营就无法长久,当地的开发也无法持续。


张越其实一直很好奇:羌人和氐人的脑回路到底是什么构成的?


或者说,他们的诉求是什么?


是什么让他们明知道会被汉军屠杀,依旧前仆后继的下山。


讲道理,对于已经征服的地区,汉室是给政策给出路的。


愿意放牧的可以放牧,愿意耕作的发给种子、工具,让他们耕地,还免除赋税和徭役。


但人家就是要造反,就是喜欢造反。


仿佛就像战锤里的绿皮,似乎满脑子都是aaaaaaa。


既然碰到了直接管理羌氐事务的护羌校尉,张越当然想要探究一二,掌握一些情况。


脑子里想着此事,张越就已经在郭穰的引领下,步入了清凉殿之中。


建章宫的清凉殿,基本上就是仿制未央宫清凉殿的布置。


其殿中布置了许多的玉托盘,托盘上放着一块块从冰窖中搬出来的冰块,托盘旁还有侍女拿着扇子扇风。


于是,一入殿中,张越便感觉浑身都清爽起来。


当今天子刘彻则卧于一处青石所构的石榻上的竹席上,手里似乎拿着一卷书简,正在阅读。


张越走上前去,拜道:“臣侍中领新丰令毅,奉诏陛见,吾皇万寿无疆!”


“张卿来了……”天子放下手里的书简,对张越招了招手,道:“坐朕面前来……”


张越微微一楞,还是依令前行,亦步亦趋的恭身走到这位陛下跟前,坐在榻旁。


“不要拘束嘛……”天子微笑着道:“前些时日,朕幸新丰,过阳里,乡中长者皆赞爱卿施政得当,抚民以德……”


“这是臣的本份……”张越连忙欠身拜道。


在事实上,无论这位陛下去那里,问当地的所谓‘长者’,恐怕答案都会是一样。


地方上的‘长者’难道还敢说天子选派的官吏残暴不仁不成?


那不是打皇帝的脸吗?


但凡吃相好一点的官员,都会有一个不错的评价。


“哎……”天子却是挥手道:“朕还听说了,因为爱卿直言劝谏之故,太子去了郁夷救灾,拯生民于水火之中……”


他无比满意的看着张越,称赞道:“仅此一事,卿便有大功于社稷!”


对于他来说,太子据一直就是一个头疼的问题所在。


因为壮年的时候,疏于教育(其实是懒得教育,这位天子年轻时,沉迷于修仙,所以无所谓太子不太子),结果父子感情无比生疏。


别说做到像太宗对先帝那样,手把手的教导了。


便是先帝晚年,疾病缠身时,对他的教育也远胜于他对太子据的教育。


要知道他的父亲,当年可是很早就指出了他的性格的问题所在——太聪明,也太有主意了!


所以在遗诏之中,特地告诫他:人不患其不知,患其为诈也,不患其不勇,患其为暴也。


让他收敛些,低调些。


年轻的时候,先帝的告诫,他根本就不放在心里。


直到老来才明白,老父亲的告诫,每一个字都充满智慧。


而现在的太子,则与他的性格完全不同。


甚至可以说是他的反面。


太老实、太仁厚、太有慈悲心肠了。


太子册立三十余年,博望苑也建立了十几年了。


但这位太子居然没有主动加罪过任何大臣,哪怕某个臣子犯罪确实证据确凿,最多也只是厚赏辞退。


这太可怕了!


老刘家历代以来,哪一个皇帝不是杀伐果断,冷酷无情?


纵然号称泽及鸟兽的太宗皇帝,也曾亲手逼死了亲舅父郅候薄昭,饿死了亲弟弟淮南厉王刘长,先帝更是直言:吾不因一人以谢天下。


到了太子据这里,直接反过来了。


吾不因天下以谢一人。


对于亲戚、大臣和朋友们,他太宽厚了。


这要是将来即位,这大汉江山,还不得变成卫家、公孙家和石家的私人乐园?


若是如此,那就太可怕了!


自己的功业和祖宗的基业,怎么办?


他不得不为后世考虑,所以就故意玩出了尧母门的事情,刺激刺激,抽打抽打这位太子。


若实在不行,他也没办法。


刘家素来就是宗庙重于君,为了祖宗宗庙和天下社稷,废立储君,乃至于清洗朝野的事情,又不是没人干过。


先帝不就为了他能顺利登基,先废粟太子,族其后族,然后又逼死了粟太子的支持者条候周亚夫吗?


可惜,太子据就看到了尧母门的事情后,依然我行我故,这使得他不得不去考虑‘废储’。


可欲废储,难度却是非常大的。


比先帝废粟太子还要难很多很多。


幸亏这时,神君显灵了,让他得到了这个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