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天机不如捡漏 > 第四十二章 逛庙会(一)

第四十二章 逛庙会(一)

作者:月涯萋萋 返回目录

这么恍恍惚惚地过了三天,小砾子终于期待起来。


今天就要逛庙会啦。


以往在西镇也没逛过庙会。


只有京城这么繁华的地方,才有这些庆典。


小砾子特意起早,候在豫园。


柔喜看到他,心下了然,有点歉疚道:“庙会一般申时才会开始,我忘记告诉你了。”


小砾子欢喜道:“柔喜姐姐,你给我讲讲什么是庙会吧。”


柔喜见他这样,开始回想,她也没逛过,都是听人说的。


“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柔喜八字概括。


小砾子一脸期待地看着她。


“世家公子小姐,都喜欢逛庙会,因为这里聚集了平日里京城难得一见的异域商人,他们幽默风趣,表演讨喜。总之你去到肯定会喜欢的。”柔喜一边走一边说。


“柔喜姐姐也没去过吗?”小砾子好奇地问。


“以往殿下并不爱逛这种热闹的庆典,除了明日庆典有放假,其他时候都没有。”


“柔喜姐姐,你可有想过出府?”


“小时候想过,现在不想了。殿下对我们下人关爱,有何难处府里人都会帮衬,小时候贪玩,便想着出府去集市,现在每天只想着伺候殿下,为殿下分忧。”柔喜笑笑道。


小砾子却听出了另一种意思。他毕竟不属于这里,如果有一天他要离开,会不会舍不得。


“殿下。”柔喜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齐子豫下朝便回豫园,正好看到二人候在门口。


不等他示意,柔喜便柔声道:“传早膳。”


齐子豫脚步不停,小砾子小尾巴似的跟了上去。


“殿下,今晚……”不等他说完,齐子豫便答:“是。”


小砾子更加欢喜,虽然多日未见殿下,但他一出现,便给小砾子了大大的惊喜。


“用完早膳就出发吧。”齐子豫吩咐道。


柔喜难掩欣喜地应下。


用过早膳后,小砾子便催促着齐子豫出发。


齐子豫睨了他一眼,优雅踱步而出。


通灵寺地处京城东南,是京城第一大寺,几百年间香火不断,接待过的达官显贵更是数以万计。


通灵寺现任住持,乃合一大师。合一大师平日除了参佛问道,最喜收藏名家大作,因而与京城文人骚客交好。


京城自负清高的刘状元,也要让其情面三分。


此次庙会,更是集京城贵客之气力举办,规模之大不输国庆——明日庆典。


“柔喜姐姐是说,大师不花一文钱便办了这庙会?”小砾子疑惑。


柔喜讲得口干舌燥,听到小砾子得出的结论,便无语地望了他一眼。


一旁的齐子豫闻言便望了过来,若有所思。


京郊的官道上不止一辆马车,看行进方向,皆是奔着通灵寺。


后面的马车加急,与齐子豫的马车并行。


柔喜便掀开窗帘看了看,随即扭头道:“殿下,是郡主的马车。”


“停。”齐子豫不甚在意。


小砾子却急匆匆地冲下去。


平宁郡主娉娉袅袅从马车上下来,行礼道:“平宁见过三殿下。”


小砾子与柔喜也屈膝行礼:“奴才(奴婢)见过郡主。”


郡主眉眼含笑,径直走向小砾子。


小砾子心下一动,主动问道:“殿下,我可以与郡主同行吗?”


齐子豫诧异,抬眼看向平宁,心里了然。


“可。”


平宁没想到这事居然这么顺利,她在后面看到三殿下的马车,便猜想小砾子也在。去通灵寺还有个把时辰,找小砾子逗闷子定能消磨时间。


也许还能接近殿下。


想到他嘴角勾起,冷硬的下颔线柔软下来,漆黑的眼珠里盛满笑意,平宁便觉得呼吸一滞,让小砾子同行的想法就难以消去。


侍女琳琅最了解她的心思,吩咐车夫赶上前面的马车。


平宁看了她一眼,并未阻止。


是以有了刚才这一出。


小砾子得到同意便上了郡主的马车,琳琅跟在他身后悄悄问道:“小砾子,殿下可是要去逛庙会?”


小砾子嘻笑道:“正是琳琅姐姐所想。”


平宁心一颤,心神都被前面的马车牵引。


平宁想起初见三殿下的自己,正是在京郊的官道。


那时她随祖父骑马射猎而归,夕阳西下,一人立于崖边,劲弓张满,瞄准空中的老鹰。


平宁被他全神贯注的神情吸引,竟驻足观望。


空中老鹰无所察,振翅间,一支利箭飞射而去。


平宁暗自想,此箭怕是要偏了。


果不然,利箭擦过老鹰的弯爪,一个黑乎乎的东西顺势落下。


是只幼兔。


幼兔不会叫,只惊恐地扑腾。


一双修长有力的手将其接住,揽入怀中,又安抚地摸了摸。


幼兔挣扎了一会,惊恐不安的情绪被他一下又一下轻轻抚平。


平宁以为他要将兔子当战利品带回,谁料他俯下身,将兔子放走。


平宁这才看到他腰间的玉佩,那玉佩上刻着繁复奇特的纹路,这人竟是三殿下。


身后侍卫察觉郡主落后,返回寻她,唤了几声,郡主才似回过神,驱马跟上。


少年郎容色已模糊,但那眼底的温柔镌刻在她心里。


若那双眼睛里有她,该有多好,她胸口沸腾,情意难平。


“郡主?郡主?”小砾子觉得奇怪,郡主找他,却一言不发。


平宁将将回神,见小砾子担忧地看着她。


“无事。殿下近日在做些什么?”她开口,一时的兴奋激动使她声音微哑。


“小砾子不知,殿下近日繁忙,奴才也多日未得见。”


平宁闻言未再开口,兀自回忆。


那日回府后,她央求祖父上门求亲。


那时大殿下在朝中如日中天,三殿下无心与之争。


三殿下为幺,并无官场的争斗,也无皇室的操戈。


北海王拗不过孙女,思索一番,也觉得三殿下可堪良婿。


北海王的儿子儿媳早年间战死沙场,只剩平宁这一遗孤。平宁自幼便跟在北海王身边,虽然文韬武略,北海王却不希望她上战场。


若能寻得一佳婿,护她一世周全,北海王的心事才算了。


因而当孙女求他许亲时,他并未一口回绝,而是先调查对方的家世人品,思虑再三才回复。


祖父允了,寻了京城喜婆上门说亲,说了三日才回府复命,说三殿下有七字赠予郡主。


“他朝自有芳菲开。”平宁喃喃,轻声而出。


车内另外二人似无所闻,一路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