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从1983开始 > 第一百一十三章 国家队

第一百一十三章 国家队

作者:睡觉会变白 返回目录

午后,中央民族歌舞团。


天气已经不是那么炎热,微风中带着即将到来的秋季初凉,清爽宜人。在舞蹈室里,一个纤细的身影正在练舞。


身体极为柔软,像刚抽出来的柳条,五官秀气,细长一双眼,透着些微古怪的灵动和野性。


练了很久之后,她停下来擦了擦汗,随即又看向门口。


“立萍,老张找你,在办公室。”


“知道了。”


她披了件外套出去,敲开办公室的门,见两个人坐在里面,一个是主管演出的张副团长,另一个非常年轻,是张生脸。


“来了,我介绍一下,这位是京城电视台的许同志,这就是您要找的杨立萍。”


“你好。”


许非起身跟她握了握手,只觉小手柔若无骨,又看人,比后世能胖一点,但还是很瘦。


其实他对这位最大的印象就是瘦,骨头都突出来的那种……


“我看了你的《雀之灵》,觉得在创意和编排上都极为出色,想邀请你参加春节晚会的录制。”


“春节晚会?”


杨立萍一时还很激动,随即就,哦。


若是央视春晚来邀请,谁都兴奋,毕竟经过数年实验,傻子都知道这个平台的影响力,但京台春晚么……


她迅速转了转心思,还是倾向于去的。


杨立萍今年28岁了,80年从彩云之南调到团里,始终没什么作为。直到今年,她自己创作了《雀之灵》,拿下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表演一等奖。


为什么说八十年代生活节奏慢呢?


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传媒、通讯不发达。就像这个比赛,文化部组织的,级别非常高,她能拿下创作、表演双第一,而且还是《雀之灵》这么具有突破性意义的舞蹈。


结果除了业界内部,根本没有媒体关注。


虽然后世也不怎么注重行业活动,但后世传媒发达,刷刷微博肯定能看到。这年头媒体是有数的,资源都往大新闻、大热点上倾斜。


“……”


于是她看了看副团长,眨眨眼睛。


副团长遂道:“上电视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肯定,也能让更多观众喜欢,团里肯定支持,就看你自己的意思了。”


“那,那我挺愿意的。”


“好,我们先留个联系方式,国庆第一轮审核。电视平台跟舞台表演不同,需要大量设计,先自己琢磨琢磨,有什么保不准的随时找我。


行了,那我也不多坐了,还有事呢。”


“我送送您。”


副团长跟杨立萍陪着出门,穿过长长的走廊,拐了个弯,临近一间排练室时,忽听到里面传来一阵歌声。


听不懂,好像是少数民族语言。唱的也很有特点,上不来气那种,一顿一续,忽高忽低,骚气十足。


哎呀!


许非一听这九浅一深的唱法,就晓得是谁了。


他快走几步,透过窗户往里看,只见一个长头发汉子,留着胡子,浑身透着一股粗犷的大草原气息。


“咚咚咚!”


他忍不住敲门,那人扭头,正是年轻版的腾大爷,那个“毁歌无数”的歌坛泥石流!


“你好,您刚才用的是蒙语么?”


“呃,对。”


腾大爷一脸懵逼的看向副团长,副团长连忙介绍。他一听是电视台的,又见了杨立萍,不由心中一动,热切了几分。


谁也不傻。


“能说说是什么意思么?”


“这歌叫《蒙古人》,就是唱我家乡的一首歌,说那里有辽阔的草原,洁白的毡房,我生在牧人家里,我热爱这片土地……”


腾大爷的声音跟外貌相反,很清澈,吐字慢,能听出来刻意在找普通话的发音,一板一眼。


“你自己写的?”


“自己写的。”


“他是我们团里的三弦演奏,上半年去参加那个孔雀杯歌唱比赛,就带着这首歌去的,进了前十名呢。”副团长道。


孔雀杯青年歌手大赛,是东方歌舞团举办的,今年是第一届。


崔健参加了,因为评委受不了他那唱法,第一轮就被淘汰。腾大爷也参加了,拿了个前十。


张婧林参加了,进了决赛……


你说怪不怪?


“这歌不错,有没有兴趣参加我们晚会?”许非发出邀请。


“愿意,愿意!”


腾大爷连连点头,他在团里拉三弦,收入微薄,写了首歌还没成功。倘若许非再晚来一点,他就要去宁夏采风了,整整一年。


而许老师从排练室出来,脚步都轻快许多。


奔着杨立萍来的,没成想腾大爷也在,既然看见了腾大爷,诶?他忽然联想起另一位蒙古族歌手,但不确定在不在。


“张团长,你们还有没有个人特色比较鲜明的歌手?”


“这个么……”


副团长思索片刻,一拍巴掌,“有一位,叫德德玛。”


噗!


还真在这儿啊!


许非一咧嘴,得嘞,这年头真是大神遍地走,大腕儿不如狗。


一不小心就召集国家队了。


……


从中央民族歌舞团出来,他又直奔解放军艺术学院。


跑了一天累死累活,骑着自行车刚到门口,就见一个留卷发的小伙子在那儿蹲着。


“许老师!”


“不用叫老师,你怎么不在里面等着?”


“见您半天没来,就着急出来看看。”


此人叫陶金,浓眉大眼,有棱有角,十分帅气。他是学院的舞蹈老师,《让世界充满爱》演唱会就有他,俩人之前见过。


“那我简单说说吧,我来意你都知道了?”


“知道知道,我愿意参加!”


陶金是态度最急切的一个,也是深具商业头脑的一个。


“那好,现在流行的霹雳舞,你会跳么?”


“会啊,在京城这片我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我给您来一段?”


“不用不用。”


许非连忙制止。


1984年,美国拍了一部电影《霹雳舞》,掀起了第一次热潮,出现在《国家地理》的封面和各大电视台的黄金时段,连里根都现场看过。


而整个热潮的最高峰,是在洛杉矶奥运会闭幕式上,200名舞者一起嗨,引起了各国年轻人的注目,其中也包括中国。


少部分的富裕家庭,通过各种手段弄来了《霹雳舞》的录像带,这些人成了首批传播者。


然后在明年,大陆正式引进这部电影,彻底掀起高潮。


“我的意思呢,让你自己编排一段霹雳舞,单人双人都可以。里面的经典动作要体现出来,像擦玻璃、传电之类的,但有一点……”


许非很郑重的嘱咐对方,“一定注意尺度,不要有过火的动作,尤其下半身,挺胯什么的最好删掉。”


“好,我明白。”


由于霹雳舞某些动作过于激烈,好几年内都被骂做“下流”,所以尺度是必须的。


许非可不让自己辛苦找的演员,上了台只特娘的露半截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