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从1983开始 > 第五百零四章 大片

第五百零四章 大片

作者:睡觉会变白 返回目录

中国电影导演第一代,张石川、郑正秋等。


第二代,费穆、吴永刚等。


第三代,谢晋、谢铁骊等。


第四代,吴天明、滕文骥等。


第五代不用说,第六代贾樟柯、楼烨等。


严格说没有第七代,后来统称新生代导演,因为不成规模,成绩也不大。


纵观这些人发展,个性越来越鲜明,讲故事的能力越来越烂。以至于“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成了要求导演的高标准,并且还可遇不可求。


谢晋是最会讲故事的导演之一,《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天云山传奇》等等,还造就了一个网络梗:


“老许,你要老婆不要?”


出自《牧马人》,男主是浓眉大眼的朱时茂。


谢晋性情中人,爽朗豪迈,边吃饭边道:“听说你跟姜闻在拍戏,还被举报了?”


“有这么回事,不过纯属瞎扯,我们可是正经的青春片。”


“青春片?”


“就是一帮孩子打打闹闹的故事,按电影类型分叫青春片。”


“哦?所有以少年为主角的都是么?”有人问。


“主要看内核,如果内核是成长,那就是青春片。如果像徐导的《第一类型危险》,满眼都是政治隐喻,那就是一部cult片。”


在座的都是大佬,了解一些西方电影,但这种知识还是糊里糊涂。


徐老怪反倒眼睛一亮,笑道:“许先生很清楚西方电影文化。”


“略懂略懂。”


“可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要给电影分类呢?电影不是一种共通的精神食粮么?”另一人问。


“呃,我举个例子吧。


西方有个电影节,一位导演参加。在记者招待会上,一个记者问:‘您的电影是拍给哪类群体看的呢?’


导演说:‘为什么要分群体呢?我的电影是拍给全人类看的。’


诸位有什么想法?”


“……”


短暂沉默了一会,都露出了然的表情。


许非笑道:“乍一听,好像是位伟大的导演,细究起来,无非沽名钓誉。拍给全人类看的,就是说你的片子能跟全人类沟通,能跟所有人产生共鸣。可能么?


电影的属性决定它必须分类。


最基础的,喜剧片。如果电影没有分类,喜剧片这个称呼哪来的呢?武侠片又哪来的呢?枪战片、爱情片、战争片又哪来的呢?


好比八大菜系,各有各的传承,各有各的受众。因为中华美食登峰造极,才能造就出这种文化和市场。


同样,衡量一个国家电影是否发达,就看它的类型片是否精细,产业是否标准化。”


“标准化?”


“就像刀功、颠勺、选材、看火候,菜系不同,但基本功是相同的。”


“……”


众人各有所思。徐老怪兴致盎然,在内地能碰到有这种想法的家伙,太难得了。


谢晋端着勺粥,停了几秒钟塞进嘴里,“吃饭,吃饭!”


…………


早饭后又歇了一会,张俪换了身礼服,陪许非出席开幕式。


主办方请国际制片人协会来做评定,各项标准都很高。比如他终于看着红毯了!虽然自己没走。


地点在魔都影城,1991年兴建,是沪上首家五星级影院,也是首家多厅影院。


后世都五个厅、七个厅甚至更多,现在就三个厅。1厅1118座,2厅458座,3厅288座。


一个厅全部装下。


开幕式没什么好看的,粗糙老土。许非参加完就跑出来,去交易市场转转。


也在一个厅里,16家制片商可怜巴巴。


一晃到晚上。


许非敲开了吴孟臣的门。上次火锅会议后总说要聊聊,可总没聚成。


“小许,来来来。电影节感觉怎么样?”


老吴是个体面人,在屋里也穿得立整。


许老师背心裤衩,趿拉拖鞋,道:“有待完善,但已经很不错了。”


“魔都有支撑一个大电影节的底气,A类肯定能拿下,就是别把机会浪费了。以后高不成低不就,形同鸡肋就不好了。”


吴孟臣泡了两杯浓茶,有长谈的意思。


“我接任中影老总,一直在熟悉情况,有老窦帮忙,还算顺利。”


“田部长在忙什么?”


“他在准备第二份文件,明年初就能发布。”


“干掉省公司?”


“对。”


“哈!”


许非举起杯,“以茶代酒,干一个。”


俩人碰了一下,凑到嘴边顿了顿,又放下,太特么烫了。


“我提个小意见,既然决定废除省公司垄断,不如再加点码,把十部大片也算进去。”


“没那么简单。你当政策是拍脑袋想的么?必须要有理论依据,你是根据什么精神,什么法律,采取了这种举措。


这样在原则问题上,我们才能占理。”


哦哦!


许非恍然,我特娘又没当过官。


“比如3号文件,为什么要废除统购统销?因为中央在宣传贯彻《著作权法》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制片厂生产的片子,版权本归自己所有,结果被中影统购统销,这是违反精神的。


所以田部长找到了切入点。


十部大片也一样,我们最近在研究几个问题:由谁引进?由谁发行?怎么引进?怎么发行?为什么是十部?


问题解决了,文件才能出台。”


“你们想到哪步了?”


“首先,有人提可不可以各省都有资质引进?被田部长率先否定,如果引进权泛滥,电影市场很可能变成盗版市场。


其次,为什么是十部?


十部是基数,可少不可多,先试试市场的水。


别的我们还在琢磨。”


“……”


许非抱着茶杯吹气,道:“其实理论依据好找,还按照《著作权法》,谁引进算谁的版权,谁就有权发行。”


“这样可以么?”


“什么叫引进啊?就是我买了中国内地的版权,我当然有权利处理了。


至于方式,肯定要分账的。我们市场刚开,老美急于进入,必会让利。国际通用比例,引进片在35%左右,我们能压多低算多低。”


吴孟臣想了想,赞同道:“也可以作为缓冲期。


美国大片进来,冲击市场,其实并未赚什么钱。趁着这个阶段,趁着分账比例没涨之前,如果我们能前进一大步,那便是意义所在。”


说到这,他又道:“你上次提到自己拍大片,我一直想问问你有什么计划?”


“哧溜!”


许老师终于喝了口水,道:“咱们先把概念明确了。


大片,指商业大片,大导演、大明星、大投入、大场面、大回报。《大决战》那类的不算,可以叫鸿篇巨制。


一听就有难度是吧?大投资,还得有大回报,国内谁敢拍胸脯?


我的计划就是一步步来,先把商业片整明白了,再琢磨商业大片。”


“姜闻那部怎么算?”


“那是奔着奖去的,两开花嘛。”


许非正经道:“我想筹备几部低成本的商业片,咱先让观众熟悉这个东西。”


“低成本有多低?”


“一两百万吧。”


啧!


吴孟臣不想理他,并向对方打了个喷嚏,一嘴的茶叶沫子。


(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