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诸天谍影 > 第六十三章 全员二五仔,只有琴酒在努力

第六十三章 全员二五仔,只有琴酒在努力

作者:兴霸天 返回目录

梁太后病重,绝大部分西夏轮回者本就从各方赶了回来,如今并未离开。


于是乎,当七位星级强者决定倒戈,又有魅力极强的双胞胎姐妹领头时,消息瞬间扩散开来。


“投降大宋,就没有什么好处么?”


“队长,宋神宗托我给你们带句话,只要你们投降了大宋,荣华富贵,好处大大滴啊!”


……


“拼团吗?我这边还差一个人!”


“拼什么团啊?大家一起弃暗投明啊,听说还有九阴真经》呢!”


“咦,不是说黄裳的写真集吗?”


“咦,我好像听到的是修炼笔记啊?”


“胡说八道,明明是九阴真经》!”


……


“同去!”


“俺也一样!”


……


傍晚。


一品堂中。


赫兰铁罕看着桌上放着一箱古怪的瓶子,询问左右:“这是何物?”


亲信禀告道:“是一群异人放在这里,说是他们故乡的一种酒,叫琴酒,特意送给堂主品尝。”


赫兰铁罕恍然,他是极好杯中之物的,这显然是来拍马屁了。


但他却也没有大意,让人试了毒后,才满满倒上一碗,痛饮而下。


顿时间,一股清新爽口,又极为烈性的液体顺着食道蔓延,在胸腔内蓬勃炸开。


“好酒!好酒!琴酒是么,我以后就专门喝这酒了!”


赫兰铁罕大赞,一碗接着一碗,很快将一瓶干完。


喝完后,他步履蹒跚地往前走去,坐在石阶上,看着天边的夕阳,握了握拳头。


一品堂是他这二十年来的心血,籍此家国存亡之际,他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想到大宋内部,还有利欲熏心的官员,将神臂弓等精良武器的图纸暗卖给西夏,他就轻蔑地一笑。


看看西夏,上下一心,定能渡过难关!


……


……


与此同时。


东京开封府。


大宋皇宫,崇政殿内。


“陛下饶命!陛下饶命!”


看着数位朝官,就这么被拖了下去,所有官员都噤若寒蝉。


就在半个月前,震惊内外的偷盗军备案,由前线传来,天子勃然大怒,命首相黄裳彻查此事。


如今便是结果。


单单是朝官,就有十人受到牵连,外面更不知要多少人头落地。


这些人不全是卖国贼,有些仅仅是收下了好处,被当作保护伞使用。


但一律按国贼严惩!


杀!


“陛下!万万不可啊……”


不过他的所作所为,显然激怒了保守一派,司马光就上前一步,开始请愿。


十数名朝官也齐齐站出,坚定地站在司马光身后,颠来倒去不过是祖训不可变之类。


等他们废话完,百官之首的那一位才开口,言简意赅:“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不可得,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可致也!”


皇位上的赵顼第一时间应道:“黄卿说得好,要想太平度日,许多事可以容忍一二,唯独对西虏和辽国,半点也不能手软,谁敢拖后腿,杀!”


赵顼今年不过三十八岁,但相比起来,他的容颜要老了许多,眼角已经有了清晰的皱纹,头发也白了不少。


这是操劳国事所致。


二十岁登基以来,他没有一天松懈。


强国强民是过程,重现汉唐遗风,能如唐太宗一样,文成武就,成为名流千古的明君,才是他的目标。


而这一天,终于来临。


自从大宋开始对西夏用兵,他的精神就处于一种极度亢奋的阶段,每日睡眠更少,早生华发,但他却十分享受。


二十年磨一剑,岂能淡定,岂可淡定?


但看着那位面容依旧年轻,文曲下凡的首相,赵顼的浮躁之心就渐渐平静下来。


对于黄裳,他全心信任是有原因的。


昔日相救赵曙,回京保他登基,已是从龙之功,登基后这位更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保其子嗣平安。


宋朝历代天子,都是子嗣稀少,仁宗如果不是无后,也轮不到他的父亲英宗,所以赵顼对于子女问题十分关注,甚至疑神疑鬼,认为大宋皇子会夭折,不是老天不眷顾,而是人为。


昔日唐朝由玄武门之变而起,其后频繁宫变,成为历代之首,不就是一个上行下效么?


至于宋朝嘛……


但现在,他只夭折了十一子赵佶,其他儿子都活得好好的!


这还不能证明么?


赵顼是百分百信任这位先生的。


但是为了堵住众臣止口,这位先生却不娶妻,不生子,生活单调到发指,二十多年来一直如此!


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


每每一想到这里,赵顼的眼眶就湿润了。


得师如此,夫复何求?


一生的承诺,必将信守!


有鉴于此,那些跪倒在地上,几乎是要逼宫的司马光等老臣,就显得愈发令人厌恶。


其实赵顼觉得,这些臣子早就可以清除出去了,但事实证明,一味的罢官并不能解决问题,反倒让这些臣子博得同情,由下而上地反抗。


让他们展现出自己的无能,灰溜溜地请辞,才是最致命的打击。


不过有些人并不是能力不成,纯粹是立场问题。


完全站在士大夫的利益上,不顾国家天下,变法支持的,他们必然要反对。


因为变法触及了士大夫的利益,将资源重新分配,强国强民。


而在这些臣子看来,此乃自取灭亡之道,天子应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与百姓何干?


岂能用士大夫的利益,去满足庶民的要求?


这种大宋百年重文轻武后养成的极端心态,是变法的最大阻碍。


直到对外战争节节胜利,才堵住了士大夫的嘴,也令许多明理之人转而支持。


国家强则民强,与其守住现有的地盘,不如向外开拓,获取更大的资源。


以前大宋战胜得不到好处,战败就丢地赔款,让人看不到希望,现在思维是该改变了。


所以求和派的阵营不断缩小,直到不久前,自行消亡。


剩下的保守派,虽然主张打仗,但依旧抱着老观念不放,正是以司马光为守的一群臣子。


其中司马光也是宰相,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集贤院大学士,所以很能折腾。


此时,赵顼看着司马光的目光,一如当年英宗赵曙看向首相韩琦。


他也不说,就看着你。


司马光迎着天子的目光,闭上了嘴。


那个意思已经十分清晰,让他乞骸骨。


这三个字听起来不吉利,其实是自请退职的意思,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一般来说,天子还会给臣子加封,以示功成身就。


如果不知趣,可以去请教一下尸骨已寒的韩琦。


看着前方,那道至始至终都很淡然,让天子冲锋陷阵的背影,司马光身子一颤,缓缓把头垂了下去,再也不发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