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众里寻她千百度之农妇篇 > 157.乡试(二)

157.乡试(二)

作者:唯儿时多梦故 返回目录

柴文道说的没错,就算是号码排在后头的人,也不敢晚到。因此当高媛赶着马车不紧不慢地抵达贡院大门口的时候,门口已经排满了等待入场的考生们。


身穿官衣的官差们正在挨着把考生按照号码牌领到合适的位置上去,高媛看那些人排的队伍居然挺有章法,跟现代热门景观限流入口似的曲曲折折,中间拿绳子隔着。大门口毕竟地方有限,号码太靠后头的,还不会被排进去,只好在外面找个地方苦等。


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报名考试,看这架势,怕是有上千人了。


她估算着时间,车帘扯开一条缝隙,把手伸进去,借着夜色掩护,把那俩人放了出来。跌落在厚厚的棉被上,一点儿也不疼。


两个人一下子就醒了,一看正身处马车里头,赶紧往里挪了挪,然后车厢里就凭空出现了一个马桶。


高媛的笑脸在掀开的车帘后出现:“醒了?先放水吧。”


都是被她养大的孩子,就连柴文道都不觉得难为情,直接在车厢里撩开了袍子。


等马桶再次消失,车厢里又出现了他们俩的外衣和鞋子,穿戴整齐之后,是两盆温水和洗手用的澡豆。


俩人就在车厢里完成了早晨起床后的一系列程序,最后把刷牙的那套东西收走之后,高媛才让两个人把两边的车窗打开透透风,顺便感受一下外头的温度。


柴文道点头:“正合适,不用加衣服了。”


高媛把考篮给他们,他们检查了一番,又吃了几块点心,稍微喝了一小口水润润喉咙,这才拎着篮子下了车。


把号码牌给了官差,官差领了他们在最前头的两个位子站好,站立在台阶上的锦衣卫江千户就下了命令:“开龙门!”


正贞八年的乡试,正式拉开序幕!


高媛目送着自家俩孩子拎着考篮通过了门口的初检,踏进了贡院的大门,这一进去,再出来就是八月初十的上午了。


和所有不放心的家人一样,高媛在等到日上三竿,所有考生都进去了之后才离开,回去的路上还感叹那个被查抄出小抄的考生太不值得,据说这样的人要带着枷锁,一直在贡院门口示众,等结束了才放人,而且会被剥夺功名,这辈子别说继续参加科举了,连原本的秀才都没了。


据说基本上查抄被发现的考生,就没几个能活下来的。不仅是因为身体上的打击,更是因为精神上的摧残吧?


等回到家,简单收拾一下,高媛倒头就睡,一直睡到傍晚时分,才觉得缓过精神来。得,她是再也睡不着的了,反正这几天菜果香的生意暂停,她还是进空间干活儿去吧。


日夜颠倒着到了八月初十,高媛天还没亮就到了贡院门口,一边在车上打瞌睡一边等。张槐根几个都来了,见她没精神,就让她回去。


高媛没答应,只把车帘放下来,自己在车厢里歪一歪,似睡非睡地等着贡院开门。


当听到外面的声音越来越大时,高媛再也躺不住了,收拾了一下头发,掀开帘子看。没多久,贡院大门洞开,众多考生灰头土脸地拎着考篮陆续走出来。


俩孩子说过,贡院里头的号房可窄了。他们以前人小还好些,如今都长大了不少,定是不如以前感觉舒服。他们都觉得狭窄,那些成年考生自然更觉得憋屈。关在里头两宿了,还要考试,也怪不得这些考生看着这么没精神。


乡试要考三场……


高媛秒懂,中间是得把这些考生放出来缓缓,一场就这样了,要是三场连续考,放出来的就是鬼不是人了。


如何迅速恢复考生的体力及精神,这个高媛是老手,把俩孩子往车里一放,车帘一关,先收进空间去睡一觉。等到了家,这才放出来吃饭洗澡。饭不能太干,水要热。


这些高媛全都不让别人插手,自己一个人全都干完了。因为考试期间的甜水胡同,除了他们一家三口,谁都不让去。


其余人等都在贡院门口会合,反正她任性地把菜果香的生意停了,张槐根他们现在也没有别的事情可做。


好在这次出场,号码牌是在贡院里头就发放到每个人手里的。高媛看了看,他们俩又是前两个号。


“这是按什么顺序排的啊?跟上一场的一样?”


柴伐北把嘴里的鸡汤咽下去道:“按交卷子的顺序排的。”


“还能提前交卷子啊?”高媛很好奇,乡试不是很要紧的吗?


“三篇四书文,一首五言八韵诗,打好了草稿抄上去便是。早交了卷子就可以早出来走走,在号房里僵了两天,好多人连路都不会走了,早上一刻两刻的,也没什么差别。”柴文道解释道。


听着时间是挺富裕的,高媛不问了,反正她参加不了科举,就当个热闹听就好了。听完热闹她就睡觉去,晚上还得看着时辰呢。


等吃过了晚饭,太阳还没下山,高媛问他们俩:“不看书了吧?你们俩今天都看了好长时间了,早些睡吧?”


柴文道无奈地道:“嫂娘,再等两刻钟吧,刚用过饭。”


柴伐北急忙点头:“我顺便再检查一下考篮。”


高媛答应了,刚吃饱饭就睡觉的确不利于养生,那就再等等好了。


又是同样的程序走一遍,到了第二天,高媛把这俩孩子送进了考场。再接回来的时候,精神头比第一场出来的时候要低迷一些。他们俩还算好的,有的考生都是让别人搀出来的。


“他们这是怎么了?怎么累成这样了?你们俩没事儿吧?”高媛奇怪地问。


柴文道的哈欠打了一半,就被她这句话给问回去了,哭笑不得地看着她:“嫂娘,您这几天是怎么过的?”


高媛想了想:“吃饭,睡觉,干那个活儿!”


俩人都懂了。柴伐北转了转眼珠子:“娘您不会把日子过颠倒了吧?”


白天睡觉晚上干活儿?还是很有可能的。


高媛有些不好意思,日夜颠倒一般是婴儿的专利来着。她向两个孩子作保证:“等你们俩考完,我就给纠过来,容易得很。”


柴文道笑嘻嘻地摆手:“不用,不用。”


日夜颠倒挺好的,她都没注意昨天早上刮了大风,幸亏他们带着厚薄两套护腿。


话题被转移,高媛也懒得多想别的了。别人爱什么样什么样,自家孩子身体好就成了。不过这日夜颠倒真的不是什么好事情,等考试结束,啊,不用,等俩孩子进了考场,她就可以把这个毛病改过来了。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别说考生了,就连他们的家人怕也是无心过节的。考生们要在前一天入场准备最后一场的考试,家人们则在外头烧香拜佛拜真人拜文曲星等各路神仙。据说比较讲究的人家,要一直烧到乡试结束。高媛,呃,她把这件事情给忘记了。


把俩孩子送进考场后,她回去就强撑着精神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做月饼。等熬到了傍晚终于熬不住了才去睡,第二天不出意外地早早地就醒了。不过这样一来,她总算是把日夜颠倒的作息时间给调整了过来。


等到了乡试结束,高媛高高兴兴地把俩孩子接回了家,好好地将养了两天,总算把活蹦乱跳的二人养回来了。


菜果香重新开张,日子仿佛又进入了以前的轨道,只是所有的人都有一种奇怪的放松感,就跟等待高考分数公布之前的那些日子一样,这放松里头还带着些放纵,就连平常手不释卷的柴文道,都没摸书。


不但没摸书,他们俩还化身成为高媛的两条小尾巴,她走到哪儿,他俩跟到哪儿,嘴里乱七八糟地找着话题,不管说什么,到最后都会绕到乡试上去。


高媛就顺着他们的话,有一搭没一搭地问:“对了,好久没见马肃正他们几个了,他们也考试了吗?”


柴文道:“考了。不过他们没跟我们联保,所以没在一处。”


“啊?乡试也要联保啊?那还要保人不?”


“自然是要联保的,我们俩是和府学里的同窗联保的,倒是不用找保人了。”


“娘您还知道保人呢?”


“你不是有一回跟我显摆,有人找你当保人吗?那是什么时候的事儿来着?”


柴文道补刀:“去年正月。”


去年正月的事情,你们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


柴伐北赶紧转移话题:“娘我不想吃酱兔子肉,咱们今天晚上吃薯条吧,好久没吃了。”


高媛就从空间里拿出两个大土豆来,外加俩熟透了的西红柿准备熬番茄酱。结果刚洗完,就被他们俩一人一个分着生吃了。高媛继续往外拿,她空间里有的是。


“文道你不是说他们还欠些火候吗?后来他们怎么没到咱们家来补习啊?”


“他们以前来是研读四书的,我们选的经义不一样,就没再补。”


“啊?什么经义啊?”高媛又懵了。


柴文道就跟她解释科举中的五经是哪五经,从县试起,每个人就要按照自己所选的其中一经做题了。


高媛这才知道敢情科举考试还有选做题,她想了想柴文道的读书习惯,又想了想柴伐北的:“那你们俩都选了《诗经》?”


柴文道点头:“正是。”


怪不得这小子刚重生那会儿,就喜欢捧着本《诗经》看。


“这么多年,就看一本《诗经》,不腻吗?”高媛接着问,反正她肯定会腻的。


柴文道很认真地摇头:“不腻。”


柴伐北已经笑得肚子疼了。


高媛:好吧,我肯定是犯了什么常识性的错误。


敲了敲坏小子的脑袋,接着削土豆皮。


反正已经被笑话了,高媛也就不再隐瞒自己的无知了。


“我看去考试的人挺多,得有一千多人了吧?”


“好像是四千多人!”


“这么多!”高媛吓了一跳,没感觉有这么多人啊!


柴伐北这次不笑了:“娘,考试的人太多,所以贡院开了三个门。咱们晋中府的和其余两个府的都在东边的门口,还有西边两个门呢,您没发现?”


好奇怪,他娘居然连这个都没发现!


“贡院居然还有两个门?!”


柴文道:“平常那俩门都关得严实,嫂娘就算是从旁经过,怕也是没在意的。再说以前的三次考试,都只开了东边这一个门,嫂娘就更是不会注意了。”


高媛觉得还是这个大的贴心,点头道:“应该是。”


好吧,他叔父就是这么会说话,柴伐北表示五体投地的佩服。


高媛总结了一下:“这么说,贡院挺大的啊,怎么把号房弄的那么小?”


一溜儿开三个门呢,得多大的院子啊!


柴文道继续解释:“一来是考试的人多,二来是贡院里除了号房,还有不少屋子是给考官等人准备的……”


柴伐北插嘴:“三来是向来有官不修衙之说,咱们这边还好些,南边气候湿暖,要是赶上四月,蛇鼠虫蚁多得很,那样才苦不堪言呢。要是赶上下雨,啧啧,那滋味!”


这个高媛还是有点儿印象的:“你们的号房怎么样?”


柴伐北想了想,脸上浮出一丝鬼笑来:“挺好的,不漏风。”


倒是有只不长眼的老鼠,刚一露头就被他一脚踹死了。他那一脚踹得狠了些,那老鼠被他直接踹到了外头过道里,滑出去老远,好像还吓了某个巡逻的兵士一跳。


“那咱们什么时候去看榜啊?我记得好像没人说这个呢。”高媛把切好的薯条过了一遍清水,摊在盖垫上晾着,随手收进了空间,那里头脱水快。


“不好说,咱们河东省不大不小,每回也就是取八十名举人。可历次考试的人数却有多有少,今年四千多人呢,怕要到九月了。”柴文道理解为什么嫂娘不让张槐根他们到甜水胡同来了,她把这个地方当成可以放松的地方,使用神秘之地已经习惯了,怕别人来了露马脚。


柴伐北:“娘,我想吃甜瓜。”


高媛嘴上埋怨:“那你一会儿还吃不吃饭了?”手上却立刻出现了一个白皮的甜瓜,还有淡淡的香味散发出来。


柴文道:“嫂娘,我吃香瓜。”


高媛只好又给了他一个香瓜。


“少吃点儿,一会儿还要吃饭呢。”


两个人随口应了,拿着瓜去井台上洗,一边洗瓜一边嘀咕。


“嫂娘好像有些不对劲。”


“没听说有什么事儿啊。”


“像是有些患得患失。”


“那就是担心乡试了。”


“好像也不止这些。”


“等等吧,娘心里存不住话。”


“嗯,一会儿你机灵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