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独一无二大师兄 > 第二十七章 巡检史

第二十七章 巡检史

作者:萧洲 返回目录

一两银子在大唐朝,能兑换一千枚铜钱。


一枚铜钱,差不多相当于前世一块钱,在清河县里能够买到一个肉包子或者两个白面馒头。


这么算来,一万两银子,那就是相当于一千万。


即便在前世,一个普通人家,突然多出一千万,那绝对算是暴富。


焦元可以看到,父母眼中有着欣喜和自豪。


因为自己这个儿子,能够给家里带来这么大的一笔财富。


这说明,二老望子成龙的想法终于得以实现了一部分。


不过,焦元也在老爹焦安平的眼神里,看到了一丝落寞。


无疑,身为儿子,一下子能够赚到这么多钱,也说明了儿子在这个家里开始真正挑起了大梁。


焦安平有那么一丝丝步入年迈的感觉。


往日里每天还在铁匠铺里,一锤一锤砸着通红烙铁的他突然发现,时间就在他那一锤接着一锤的间隙里,叮叮咚咚地像那火星子一样消失了……


儿子终究长大了,而自己也终将老去。


“爹!”


焦元又道:“修宅子这种事情,我不擅长。老爹你是过来人,吃过的盐比我吃过的米还多!这种大事情,自然是你做主!有要用得到儿子的地方,尽管吩咐就好!”


焦安平略显落寞的眼神很快闪烁出兴奋的光芒。


儿子的话让他意识到,自己在这个家里,还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好。我今天就联系曹木匠他们,城里好多的府邸,都是他们建造下来的。”


“其实,我也早就想过,怎么扩建宅子。”


“一万两银子,不用这么多。可以留一半下来,地是我们自己的不用花钱,五千两银子足够了。”


“这边的旧房子,完全可以拆掉,我们重新规划,院子就朝南边,坐北朝南,进门后,用白领山那边的白领石打造一个屏风……”


焦安平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他的规划。


看得出来,焦安平早就有想要重建宅子的想法。


焦元听着父亲绘声绘色地讲完,笑着点头:“爹,钱的事情你不用考虑。一万五千两银子,你不用考虑留着。我这边还有钱,而且现在生意稳定下来了,以后会长期有分红,每年都至少能够赚个几万两的。”


“好!”焦安平笑着点头。


“元儿真的长大了!”袁喜也是笑眯眯地说道。


……


吃完姜汤面,一身暖洋洋的。


焦元和二老告别之后,就直奔武祠。


来到武祠的时候,武祠里的师弟们,都在议论纷纷。


看到焦元走进来,这些师弟都朝焦元投来崇拜的眼神。


焦元心里暗自一笑,他知道肯定是昨日在吴府的事情传开了。


不过这样也好,至少武祠的这些师弟们,心态是稳住了。


“一个个都围在这里做什么?脑子有问题吗?”


“不知道要做什么是吗?”


焦元面色沉了下来,凌厉的目光扫过这些师弟。


当即,这些师弟,连忙起身,该扎马步的扎马步,练习吐纳的开始对着朝阳吞纳紫气。


也有到了肉身境巅峰的,静坐修炼,感悟肉身的蜕变之秘。


“有什么事情,就私下来找我说。围在一起哔哔歪歪的,成什么样子?”


“方世镜。你这龙虎桩站成了什么样子?你这是龙虎桩吗?萎靡不振的,比臭蛇还不如。”


焦元上前一脚将那个叫方世镜的师弟踢倒在地上。


“狗日的,我平日里都教到狗身上去了吗?”


“你看好了,我最后再教你一次。龙虎桩一开始的时候,应该怎么起势……”


“看明白了吗?”


方世镜连连点头:“明白了,焦师兄,感谢。”


“感谢有用吗?如果感谢有用,这世上还要银子做什么?”


“是是,师弟明白的!”


方世镜连忙将一锭银子交给焦元。


“你再扎一个龙虎桩给我看看!”焦元自然而然地收了银子,朝着方世镜喝道。


方世镜连忙点头照做,这一次,的确比之前有了不小的进步。


“嗯!”焦元这才点了点头:“你是新来的,基础一定要打好。否则以后出去了,不仅仅给清河武祠丢脸,也给你大师兄我丢脸!”


“孙明明!”


焦元又指向另外一边一个体格高大壮硕的师弟:“刚才是你放屁?弄得这么臭?其他师兄弟还怎么修炼?”


“没……好像不是我吧?”孙明明摇头。


“明明就是你!以为我不知道?”焦元喝道:“叫你修炼紫阳诀,练好吐纳之法。你特么吐纳之法没练好,倒是全都憋成屁了?还这么臭?你这几天是不是尽在路上捡狗屎吃了?”


“我……”孙明明一脸胀红:“大师兄,对不起,紫阳诀的第二层入门,我有一部分尚未理解。所以……”


“所以你应该主动向我请教,明白吗?”焦元瞪了孙明明一眼。


“明白!可是……大师兄,我这个月的例钱,都花光了。”孙明明支支吾吾道。


“我知道,你每天都去万花楼找紫莹姑娘嘛。你爹给你再多零花钱,也经不起你这个败家子这么花啊。”


焦元冷冷地瞪了孙明明一眼,又道:“最主要的是什么你知道吗?习武者,切忌花天酒地,一旦被酒色掏空了身子,武道这条路,也就彻底废了!”


“可是……大师兄你……”


孙明明还没说完,就被焦元喝止:“闭嘴。你和我能一样吗?”


“这样你给我去写一张欠条,下个月领了例钱,就来我这换回欠条!”


“是,是……”孙明明连忙点头,屁颠屁颠地跑开了。


就在孙明明刚刚离开不久,武祠外就有人走了进来。


是县衙的李掌簿。


之前焦元见过,跟在县令赵广志身边,负责记录焦元提出的谏言。


“焦大人!”


李掌簿一走过来,就朝着焦元笑着拱手。


“嗯?”焦元浓眉一挑,还从来没有人称呼自己为大人。


李掌簿似看出焦元心里疑惑,笑道:“焦大人,我是赵大人之令,前来给你送官服和令牌来了!”


李掌簿挥了挥手,后面的人连忙端来一个精致的红漆木盘。


木盘当中,放着一件大唐朝的朝廷官服式样的袍子,旁边还有一块新制的巴掌大小的令牌,上面篆刻着“巡检”二字。


“焦大人,从今日开始,您就是咱们清河县的巡检史了!以后还请焦大人多多照拂!”李掌簿嘿嘿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