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春秋大领主 > 第131章:一切为了卿位

第131章:一切为了卿位

作者:荣誉与忠诚 返回目录

出使秦国啊?


不提去的时候要花多少时间,回来差不多是相同的耗时,到了秦国又该待多久。


这一去,不但是奔着断交而去,还要干掉秦人尽可能多的猛将。


晋国这么刚烈的吗?


吕武这两年多,超过一半的时间是处在纳赋状态。


以前只是一个小村子,没有太多需要做的事情,纳赋是争取上升的机会。


现在他已经获得了一块不小的封地,处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建设封地的阶段。


身为领主长期不在封地,出征纳赋自然是没话说,能不离开为前提,谁会放下该做的事情瞎跑?


吕武觉得自己现在进入了平稳期,应该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封地的建设上,暂时并不需要新的功劳了。


“相,我获得封地一年有余,从未得到机会来建设封地。”吕武非常认真地说:“更多的时间不得不出征,使我的封地没有得到建设。”


魏相愣了。


吕武需要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自然也就不再咬文嚼字,说道:“获得封地不去建设,臣民看不见一位领主该有的尽责。我只有五年的过度期,本来已经很难在五年内发展到不借外力,带上纳赋该有的兵力。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多。”


魏相听明白了。


的确,吕武不管取得了多少成就,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


他现在该做的是建设好自己的封地,怎么能到处跑呢?


再则,明年肯定是要跟秦国开打。


位处晋国西北疆的贵族,他们必然会受到征召。


等于吕武明年又没有多少时间待在封地。


甚至可以说,谁也不知道跟秦国的战争会打到什么程度,又会打多久。


魏相十分抱歉地看着吕武,庄重地行礼,说道:“自是如此。”


吕武回礼,说道:“若相需武前去,武必不推辞。”


奇了怪了,晋国就没有猛将兄?


要是想杀杀秦国威风,可以选择需要立功的其他猛将兄去嘛!


吕武已经拿定主意,他更应该留下来建设自己的封地,不是去寻求新的功劳。


这个绝对不是怕去了秦国就回不来,完全是他目前还没有消化完自己功劳带来的好处。


“如武所言,家族方为重!”魏相看着不像是在说反话,一脸歉意地说:“如有必要,我必寻你。”


幸好魏相是个有封建意识的春秋人,认可建设好自己的封地,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换作其它年代的人,他们会认为舍小家顾大家才是正确。


当然,要是有这种想法的人,他们自己真的去那么做,自然能喊得理直气壮。


如果自己做不到,却只光会说漂亮话,那就“呵呵”了。


吕武见魏相认可也就放松下来。


两人进入到闲聊的时刻。


送走魏相后,吕武才想起这是什么历史事件。


这是《绝秦书》事件来着!


故事背景吕武亲身经历了。


秦国制定东出的国策后,多次欺骗晋国。


去年晋君与秦君会盟。


按照原来历史的话,秦君其实没有过大河。


两位君主来了个隔河会盟,双方使者来来回回地带话,大致谈妥之后各自离去。


可是回去了的秦君立刻撕毁盟约,派出大量的使者前往列国,邀请列国一块攻打晋国。


列国拒绝了秦国的会盟邀请,只有白翟进行了响应。


历史上,白翟和秦国一同出兵,然后被晋国击败,才有了晋国上下震怒,晋君派遣使者去秦国断交。


而在吕武的亲身经历中,只有白翟很头铁地入侵了晋国,秦军待在自己的国境内不动弹。


“魏相去秦国,发生《绝秦书》事件后,还发生了什么事来着?”吕武很努力地在想,却是没有半点印象了。他暗道:“历史上魏相安全回国是肯定的事情,不用为他的安全担忧……”


接下来,吕武抛开了杂七杂八的念头,就如他对魏相所讲的那样,需要将全部的精力用在封地建设上面。


而魏相离开了后的第十二天,一支来自魏氏的队伍过来。


他们送来了一百二十车的各种粮食,给的理由是魏相为了表达歉意。


认真讲起来,魏相的确是该道歉。


吕武才获得封地,大半的时间不在封地主持建设,以外人看来已经严重影响了老吕家的崛起。


这一次魏相事先得知自己将会出使秦国,跑来邀请吕武一块出使秦国。


那是魏相自己的主意,不是来自国君的命令,更不是其余“卿”给出的任务。


为了自己的方便,不顾吕武需要建设封地,于情于理完全说不过去。


魏相不应该因为吕武的拒绝心生怨怼,甚至要赞赏吕武很有封建领主的意识,表达出歉意也就成了一种礼节上面的理所当然。


要是魏相完全没有表示,以后可没谁敢跟他交朋友了。


事实上,一个动辄不顾他人感受的人,没有人会喜欢,更别提交朋友。


吕武左思右想了一下,选出了一套甲胄,命人给魏相送过去。


他需要进一步地试探一下魏氏,才能决定家族接下来的发展方向。


那一套甲胄是铜甲,与魏相上次拿到的区别是,新的铜甲是鱼鳞甲。


吕武上次送给魏相的是扎甲款式。


只是一套甲胄,完全能抵上魏相命人送来的一百二十车粮食,甚至价值方面远远超过。


老吕家的家臣还携带了一捆吕武亲手书写的信,主要是告诉魏相,自己并不在意那些事情,作为至交好友的魏相不用感到过多的内疚。


另外,老吕家取得了新的成果,第一时间就想跟魏相分享喜悦。


人在“吕”地的魏相收到甲胄,恰好吕琦和魏氏的一些小辈也在场。


“小武常年在外,你不该前往邀请。”吕琦就是魏琦,也是吕武的老丈人之一,略略责怪地看着魏相,说道:“今次小武命人送来甲胄,叫人得知前因后果,魏氏如何取信于人?”


不要因为自己的需要而去强加他人,以此为基础判定是否跋扈。


魏氏现在很需要一个好的名声,一直以来也在努力营造人设。


他们帮助了不少中小贵族,吕武的崛起恰好能用来证明魏氏的成功,双方获利都挺大。


吕琦认为不能坏了魏氏营造的形象,责备了自己的亲儿子。


称呼吕琦只是因为封地的关系,他与吕武并不同姓,也就不存在同姓不婚。


要是吕琦哪天逝世,无论是家谱还是历史记名,只会称呼魏琦,不是吕琦。


另外,吕武已经获得了一块新的封地,他要是有幸被记载于历史,会用“阴武”而不是吕武,并且会特地标明是林姓。


魏颉的注意力全在甲胄上,惊奇地说:“此甲技艺超我魏氏?”


那一套甲胄已经被穿在十字架上,展露了整体的构造。


一层层的鱼鳞片反复地覆盖,给予了甲胄十足的防御力。


整体的布局方面看上去非常简单和整洁。


简单既是美,能使人一看就觉得赏心悦目。


他们最为重视的是一些关节部分的配套,发现采用了较为宽大的甲片与皮革搭配。


另外前胸部分的两页铜片非常显眼,一看就是奔着保护要害而设计。


为了增加美观,脖颈部分有一件狐皮,不用多么仔细分辨就能从毛绒看出是极品货色。


再来,甲胄上分布着一些彩缎和柳絮,还搭配了一件鲜红色的披风。


甲胄的内部则是有皮革结构,不会在穿上去之后产生擦刮感。


魏相的心思不在甲胄上面,他之前就从吕武那里获得一套铜甲,该研究的早就研究透了。


而吕琦这时才将注意力转到甲胄上,还亲自过去检查了一番,得出的结论与魏颉一致,老吕家的技术真的超过了魏氏。


魏绛表情比较奇怪地说:“未见武子赠甲予叔父……”


吕琦就是魏绛的叔叔。


目前有两家从吕武那里获得甲胄。


智氏家主智罃属于抢劫行为。


再来就是魏相了。


吕琦瞪了魏绛一眼,他觉得这才是吕武懂得做人的选择。


要是送老丈人甲胄,是不是该全送?


毕竟,只送一位老丈人,显得很不会做人。


全送的话,吕琦觉得老吕家没富裕到这种程度。


魏相回过神来,仔细地一看甲胄,说道:“此为武赠予叔父。”


吕琦稍微一愣,发现甲胄的款式比较大,不是那么适合魏相的身板,低低叹了一声,说道:“小武有心了。”


之前吕武已经送了魏相一套甲,没必要再送一套。


再看甲胄的尺码,还有华丽程度,明显需要足够的身份地位才能穿。


他们这些聪明人认真一想,觉得吕武送这一套甲胄含有很大的深意。


“武以此祝贺我魏氏。”魏相心态极度复杂地说:“此番相出使秦国,归来必可使我魏氏再进一步……”


什么再进一步?


就是离卿位又进了一步啊!


他们为了这个目标已经奋斗了数十年,近期才看到成功的曙光。


魏氏现在差的已经不是家族实力,是得到众“卿”的认可。


当然,功劳那是越多越好。


同时,魏氏也需要更多的声望,让人觉得魏氏获得卿位是一种众望所归。


为了获取声望,还是名传列国的那种,魏相得知自己将要出使秦国,绞尽脑汁地在构思文章。


他目前已经有些眉目,只差加一把劲就能写出名传列国的文章,也是晋国对秦国开战的檄文。


魏颉非常郁闷,又说:“技艺已经超过我家了啊!”


是啊,大家都知道。


吕武几次出征都穿着防御力很强的甲胄,没人是瞎子,不需要魏颉来提醒。


那又怎么样?


一旦魏氏表态,他们相信吕武会知道该怎么做。


只是跟魏氏奋斗成为“卿”相比,一些事情完全可以暂时放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