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春秋大领主 > 第237章:谁?阴武?快堵门!!!

第237章:谁?阴武?快堵门!!!

作者:荣誉与忠诚 返回目录

后续,有更多的消息传过来了。


宋国连续败了两次,兵力的损失却是不大,但像是被吓破胆了那样,死活要坚守“夫渠”这个地方,不愿意再挪动哪怕一步。


驻扎在“巢”的韩厥和智罃得到命令,不用再去管其余什么事情,必须马上过来跟其余军团会合。


晋国已经派出军团救援宋国,只是宋国自己不争气,锅不在晋国身上。


并且!


宋国的国君子成明确拒绝派出兵力征讨郑国。


这样一搞,宋国跟晋国长久的联盟关系算是出现裂缝了。


只是以目前的局势,晋国高层没有多余的精力去顾及宋国,要算账也是等以后。


楚共王已经离开蔡国,原本是朝着宋国的方向行军,进入陈国的境内却突然转向朝北。


他们这边一共有三个满编军团,还带上了陈国、蔡国和南方各蛮族,总人数大约是二十万左右。


且不论二十万人中有多少战兵,光看数量其实挺唬人的。


上一次,晋国集全国之力讨伐秦国,四个军团满编出击,再加上相应的辅兵,人数也就是三十万上下,并且还要算上齐、宋、卫、鲁、郑、曹、邾、滕八国的军队。


这一次,楚共王一共出动了三十多万人,明显就是在跟晋国别苗头。


楚军北上之后,先是渡过颍水,已经抵达一个叫“鬼阎”的地方。


看平面地图的话,晋军与楚军的间隔大约是一百八十里。


考虑到交通不便,再来是不可能直线行军,哪怕都是朝着对方行军,两军按脚程来计算,起码要七八天才能碰头。


当然,前提是楚军也向鄢陵进发。


现在天上没有卫星,无法时时刻刻侦查对方的位置。


再来是没有即时的通讯设备,友方发现敌军所在地,想通知也要耗费时间。


晋军和楚军都不知道对方在哪,形成了一种战争迷雾的现状。


“武,若是攻打‘新郑’,可几日破城?”魏琦问得比较严肃,并且有着很深的期待。


晋军的三个军团一度距离“新郑”很近,却是进行了转移。


他们所在的“棐林”距离“新郑”约是六七十里路。


要是急赶一些话的话,两天左右就能抵达“新郑”城下了。


吕武比较好奇的是魏琦这么问,是高层又决定打“新郑”啦?


魏琦看出吕武的迷惑,说道:“楚军未现踪迹,元帅决意出偏师远袭‘新郑’,逼楚军来救。”


既然是偏师,数量肯定不多的咯?


看魏琦那么兴奋,又是充满了期待,极可能就是由魏氏来负责指挥。


果然。


魏琦索性就讲得明白透彻一些。


这一次去攻打“新郑”就是由他来指挥。


魏氏将会出动两个满编“师”,再加上吕武麾下的两个半“旅”,就是七个半的“旅”去攻击“新郑”。


“新郑”是郑国的都城。


郑国是个曾经称霸过的国家,后来虽然衰弱,却还是个二流强国,只不过是高层习惯投降了而已,并不是真的太弱。


现在,郑国的执政子罕带一个“军”去攻打宋国,另一个“军”则是跟楚共王合兵。


二流强国也就两个“军”的兵力,目前都不在“新郑”驻防。


不过,那并不意味着“新郑”没有守军,起码还有郑君姬睔(gùn)的直属部队,再加上作为一国都城有相当数量的贵族。


哪家贵族还没点看家护院的武士?


根据魏琦的估算,一旦攻击“新郑”将会面对起码一个“军”兵力的守军。


现在的贵族对攻城和守城都不是太熟。


魏琦要带上一万左右的士兵去攻打“新郑”。


根据探报,作为郑国都城的“新郑”,城墙高度超过三丈,北面与南边筑有瓮城。


另外,“新郑”城外还有一个永固的军城,长期驻扎约一个“旅”的守兵。


魏琦就指望着吕武上演单人破门的壮举,再乘势杀进城内。


“大大,若是守军未将门洞封死,武自然把握十足。”吕武没半点谦虚,却是多补了一句,说道:“我听闻郑人胆小,城内尚有三道护墙。”


魏琦一听有些懵。


那不是吕武的道听途说。


他在南下时就派人装作商旅,去“新郑”提前进行了摸底。


毕竟,他早料到晋国会攻打郑国,肯定是要事先侦查的嘛。


只是,留下人手作为内应之类,则是没干了。


不是怕被提前发现。


纯粹是现在还处于讲“礼”的时代。


真要那么干,九成九是能将计划成功实施。


然后,名声就会彻底臭大街。


先人半步是天才。


早早跨越出几十步则是妖孽。


而妖孽是要被烧死祭天的!


“三道护墙?”魏琦很难体会郑国高层的担惊受怕,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问道:“多高?”


吕武答道:“最低有两丈,最高有三丈,且宫城建于山体之上,有层层关卡。”


现在的宫城,有山绝对是建在山上,没山则会夯土砌高。


他一度好奇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建那么高的话,用水怎么保障。


后来,他给整明白了。


贵族都有那么多的人手。


国君又缺了能肩挑手抬的人啦?


时时刻刻肩挑手抬的蓄水,贵人们怎么可能少了用水。


魏琦并不觉得吕武是在推脱,脸色却是阴沉了下来。


打,肯定是要去打的。


只是“新郑”的防御那么变态,想要完全攻克的难度太大。


魏琦接到的命令是攻打“新郑”,目的是吸引楚军向“新郑”靠拢,并不是得到攻陷“新郑”的命令。


在准备就绪之后。


七个半“旅”的部队开拔。


他们没有在沿途做过耽搁,只是途径“长葛”时,顺手收割了属于郑人的农作物。


绝对不是吕武率先动的手。


是由一个叫丘平的贵族带头。


魏琦没有制止,队伍中的贵族也就有样学样。


只是这样导致了很搞笑的后续。


他们行军到“新郑”郊外,“长葛”那边的贵族亲自跑了过来。


这个郑国贵族质问魏琦为什么要偷他家的农作物,要求将偷的农作物交还。


正好在场的吕武没忍住直接笑喷了。


也就是在目前的年代还能遇上这种事情。


偏偏魏琦还被质问得非常尴尬。


至于说让收割农作物的贵族将东西交还?


魏琦该是多傻才能干出这事。


晋国第一才子魏相只好赤膊上阵。


他先对郑国贵族遭遇的不幸进行慰问,提到两国已经进入战争状态,行军途中没有义务帮郑国肃清荒野的义务,只好眼睁睁看着来历不明的人收割走农作物。


没错,收割郑国农作物的锅,直接被推了个一干二净。


郑国贵族估计没想到能碰上这种睁眼说瞎话的不要脸。


他被搞得一愣一愣的时候,发现一只拿着玉的手伸到自己面前。


吕武满脸笑眯眯地告诉这名郑国贵族,佩服在交战状态下还能只带几个人就跑过来。


你这个朋友,俺交定了啊!


请务必手下玉哦。


那个时候,魏琦直接别开了脸。


魏相后悔自己怎么没早想到这一招。


其余贵族傻眼地看着吕武和魏相的配合。


完全没毛病的事。


两国已经发生交战。


先佩服那个郑国贵族的勇气,再进行俘虏。


有郑国背盟在先。


郑国又是弱势的一方。


碰上强国这种不要脸的贵族。


能咋办呀!?


一个插曲过后。


魏琦派出家臣去拜访郑君姬睔,宣告对“新郑”的攻城马上就要展开。


作为“新郑”卫星城池的军城,派出一个“旅”给围了起来。


郑君姬睔当然不会亲自接待魏氏的家臣,只会让自己臣子的臣子出面。


这是在搞什么呢?


魏琦这么干非常有贵族风范,进行必要的宣战手续,给郑君姬睔一个投降的机会,赶紧地送上战败赔款。


郑国人很礼貌地接待的魏琦派去的家臣,再客客气气地让晋军要攻城就开始。


尽管已经不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情,吕武还是觉得挺荒谬。


偏偏这才是春秋中叶正儿八经的风格。


晋军初到,魏琦不可能没经过休整就立即发动攻势。


该打造的攻城器械,能造多少就加紧打造。


翌日。


魏琦召唤各级军官开会,前茅(先锋)的位置交给了吕武,中茅(第二梯队)则是交给魏相,他本人将率领预备队指挥整场战争。


有贵族提出疑问,怎么只攻击一面城墙。


魏琦让他们听命行事就是。


晋军对军令的服从要求很高。


指挥官发话,再感到困惑也没人多哔哔。


魏琦确认“新郑”里面派出人手离开,开始着手攻城。


选择的进攻方向就是郑君姬睔开门放出报信队伍的那一面城墙。


郑国守军还在纳闷晋军怎么没有围城,没想出个所以然之前,晋军行动了起来。


“此……”郑君姬睔没到城墙,接着宫城的地势,远远地进行观望,问左右:“何许人也?”


他们看到的是一支能在阳光下反射一片银光闪闪的部队。


离得太远,别说是看不清人的脸,旗帜也难以进行辨认,没人能回答郑君姬睔的提问。


城墙上一片忙碌。


守军严阵以待的同时,临时从城里征调的民伕来来往往地搬箭矢、石块、檑木,就等着给攻城晋军一个惨痛的教训。


吕武示意青可以驱动战车向前,又对另外一辆战车上的葛存给了一个眼色。


由于只有一辆战车向前,城墙上的守军并没有射箭。


吕武没有一向前就发起攻击,他需要按照现在的礼仪,先跟城墙上的守军指挥官唠嗑几句。


等待他通报来历。


却听城墙上的守军指挥官失声大喊:“不好!”,随后用慌张的声音喊道:“来者是阴武子!快快堵死城门!!!”


面对守军指挥官的不礼貌行为。


吕武当然是下车,抱着粗圆木就是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