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春秋大领主 > 第355章:誓灭秦国!

第355章:誓灭秦国!

作者:荣誉与忠诚 返回目录

按照周王室制度:


每“两”有五个“伍”组成,计二十五人,长官为“两司马”,中士爵位。


每“卒”有四个“两”组成,计一百人人,长官为“卒长”,上士爵位。


每“旅”有武个“卒”组成,二十乘战车,计五百人,长官为“旅帅”,下大夫爵位。


每“师”有五个“旅”组成,一百乘战车,计两千五百人,长官为“帅”,中大夫爵位。


每“军”有五个“师”组成,五百乘战车,计一万两千五百人,长官为“将”,卿爵位。


晋国一个旅依然是五个卒,二十乘战车,可是士兵却增加三倍,足有一千五百人;一个师则达到了一百乘战车和七千五百人;一个军五百乘战车和三万七千五百人。


一个“军”又两个“师”的兵力,合计五万两千五百人。


也就是到了必要的时刻,不算其余的壮年男子,阴氏能够拉出五万两千五百名经过训练的战士(“徒”跟“羡”)。


如果是生死关头?


谁还在乎有没有经过训练,能拿起武器都算在战斗序列里面。


这一次各地在抵抗的栾氏和郤氏,守卫城池或据点时,能参战的男女老幼都参战了。


所以,晋国内乱并不止是死了或残了七万壮年男子,伤亡数据很不好进行统计。


不将奴隶算在内,阴氏的人口有三十二万。


这三十二万人口中,男女比例以对半开来算,男性大概是在十六万左右。


男女比例有差错,应该也不会太大?


以阴氏有十六万男丁来作为基础数据,里面肯定存在年幼者和年老者。


考虑到现如今的生活环境不会有太多的年老者,十六万男丁中肯定是以八岁到三十岁居多?


十六万男丁,却是有五万多的作战人员???


这个就是因为获得人口的来路存在蹊跷,才能形成这般的格局。


这样的局面,百年难得一遇。


面对这种人口基数,吕武很清楚不能轻易一次性将所有作战人员集结起来,要不就该抽空劳动力了。


“我家有‘阴’、‘吕’、‘霍’三地,计向北向西开疆,地广几许?”吕武问道。


“阴”地是四周边长一百五十里。


“吕”地是周边长七十里。


“霍”地是四周边长二百三十里。


再加上老吕家私下开拓的疆域?


家臣中没有精于计算的人才,导致没人能答得上来。


吕武其实也算得比较迷糊,只知道自己能够实际控制的地盘不算小。


应该是一块长约四百三十里,宽三百五十里,误差不会太大的地盘?(晋国一里约四百米)


也就是,西起大河西岸,北至吕梁山中部山脉,东抵霍太山,南靠“杨”地。(看本章说,有大致地形图)


吕武现在名下以“霍”地的面积最大,比较令人郁闷的是“霍”地过于荒凉,没有什么农业价值。


主要是“霍”地多沼泽以及泥土盐分太大,构成了“霍”地农业价值太低的因素。


这并不是完全无法改变。


其实,只要开挖让大河之水席卷“霍”地,等待水退去绝对能改变土质盐分过多的缺点。


关键是很难办到!


需要专业的水工,耗费的人力物力方面会是天文数字,再来是造成的一时破坏难以想象。


吕武以后或许会去那么干,看的是有没有那样的外部环境,不是想不想动手。


现在,老吕家的主要耕地是集中在“阴”地和“吕”地,又以“阴”地的数量较多一些。


“主,‘霍’需筑城。”葛存讲了一些地理位置,描述完才继续说道:“以‘楼’为依托,筑新城以固西疆。”


秦国以往偷袭晋国,每一次都是走的那一条路线。


事实上,秦国与晋国有直接的接壤。


也就是沿着渭水河岸走,能够直接攻击包含“魏”地的那片区域。


比较现实的是,晋国的西南疆域开发完善,城池的分布非常密集,并且好几个实力强大的家族都在那边。


所以秦国想偷袭,只能去偷袭地广人稀的“霍”地,攻击包括“魏”地在内的区域不叫偷袭,必然形成一开打就是硬刚的局面。


吕武有专门做过了解。


他很重视的“函谷关”目前是属于魏氏的地盘。


也就是说,哪怕晋国没有从秦国身上咬下泾水周边的土地,秦国现在也还不是那个将关卡一封闭,能安安稳稳过自己小日子的国家。


除此之外,吕武还需要了解其它方面。


想要攻打秦国只能走渭水沿线吗?


当然不是!


只是渭水沿线比较好走,其余路线要爬山涉水,路程也着实是过于遥远。


上一次吕武要报复义渠,为什么需要找魏氏借道?


就因为走魏氏的地盘是最佳路线啊!


作为一个“后来人”的吕武从未小觑过秦国。


哪怕是没有机会,他都会创造机会一直削弱秦国,乃至于慢慢创造出一个灭掉秦国的合适局面,再给予最后一击!


有晋国在,秦国莫得东出。


吕武有一个大目标,今生不能将秦国归于自己所有,也要让秦土变成晋土。


这个目标并不好实现。


晋国最大的敌人是楚国,并不是秦国


也就是说,哪怕吕武在某一天能够成为晋国的元戎,不先将楚国打趴下,想依靠国家力量去攻灭秦国还是会很难。


灭国什么的,真不是想灭就能灭。


不单单是实力差距的因素。


历史上魏国只差最后一击就能灭掉秦国,可惜的是当时的局面不允许,再来就是各国首脑也没有强烈的“灭人国”信念。


他们玩的是诸雄争霸,不是大一统。


而战国时期根深蒂固的争霸理念,就是来自春秋时期的影响。


讲明白。


说通透。


小国灭不灭无所谓。


大国灭不掉。


吞并中等国家则会造成友邦惊乍的局面,使得自己被孤立。


该谈的事情谈完。


临时会议解散。


不知道是过于兴奋,还是肚子里的货太多,吕武失眠了!


他躺在床铺上,一整夜想的是自家要怎么发展。


时局来到这一步,阴氏明显不用展现出过份强大的一面。


要知道,阴氏可是垄断了铁器的制造,再展露出强大的军力,只会令人心生无比的忌惮。


因为铁器制品显露出了属于自己的跨时代优势,各个家族向阴氏进行采买,尤其是大家族购置的数量最多,大批大批的财货正在汇集向阴氏。


这一点其实很危险!


一个家族够富,只会让人心生垂涎。


这样一来,肯定是要有自保的实力。


关键是,展露的实力过强,又会令人知道都那么富有,武力也那么强大,产生恐惧的心理。


人们在面对恐惧时,要么是进行躲避,不然就是想着联合起来弄死算了。


吕武绝对不想步向赵氏和郤氏的后尘!


“三个到四个‘师’很合适?既展示实力,又不至于显得强到过份……”吕武心中想着,转头看向窗外。


天际的东方已经泛白。


他又思考道:“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瞄着我?他们知不知道我治下人口的数量?”


老吕家关注智氏和范氏,只能够得出一个不靠谱的人口数据。


事实上,没有搞人口普查的话,想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口,基本只能靠猜,来猜出一个大略的数量。


而现在除了吕武之外,压根就没人去搞人口普查。


哪怕吕武在做人口普查,其实也只是统计一个相对靠谱的数据,依然无法做到精确。


“或许我应该在其它地方设立一些栖息地,将人口散出去?”他越想越觉得正确。


老吕家在向西和向北开拓,不能只光占领地盘,却不进行开发。


西边和北边的控制区未必适合搞农耕,却能搞牧畜啊!


这个需要经过实地的考察和规划,想急都急不起来。


一夜没睡的吕武爬起来,一番梳洗过后,需要前往宫城当值。


姬周已经成为晋国的国君,只不过有没有实权,有点不太好说了。


兼任“阍卫”的吕武每天都需要去宫城当值。


实际上,宫城里面也有属于“阍卫”专门的办公场所。


那是一座占地规模并不大的“殿”。


而“殿”所指的并不是一个宫阙群,就只是一个名字而已。


鉴于这一点,有人称呼吕武为“殿下”一点都不需要感到意外。


那么称呼,不是吕武突然间成了“皇子”之类的身份,一切只因为他能居住在“殿”的环境之中。


因为吕武成了“阍卫”,宫城这边也就需要来自阴氏的士兵入驻。


吕武安排了一个“旅”守卫宫城。


可能是出于一种必要的制衡手段?


国君又从公族那边讨要来了一个“旅”。


其中以祁氏和羊舌氏出的士兵数量最多。


吕武见到国君时,发现祁奚也在。


国君看到吕武打了个招呼。


祁奚则是进行见礼。


吕武也是要见礼以及回礼,再走到旁边的座位坐下。


他听了一小会,原来是祁奚要“告老还乡”,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任原属于自己的职位。


这里好像有点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倒不是说,老子举荐儿子不对劲。


在这个王侯将相有种的年代,老子死了儿子顶上很是自然而然。


吕武没记住祁奚就是《吕氏春秋》里面“举贤不避亲仇”的主角。


因为解氏成了卿位家族,祁奚无法再举荐自己的仇人解狐,诸夏历史上就少了这么一个典故啦???


那个典故叫:举贤不避仇,快老死了;举贤不避亲,正风华并茂。


国君的脸色并不太好看。


同样不是因为祁奚举荐自己的亲亲儿子。


上一次国君与幸存几位“卿”商定卿位,他可是力荐祁奚的啊!


现在,祁奚要跑路???


国君脸往哪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