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82章 袁谭敢来,定叫他有来无回!(爆更,求订阅!)

第82章 袁谭敢来,定叫他有来无回!(爆更,求订阅!)

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 返回目录

日近晌午,徐璆的车驾终于到了下邳治所。


徐璆沿路上见识到了刘备在徐州这一年干出的种种事迹,心中对他已是佩服已极。


几乎是一到下邳,就马不停蹄地直奔州府,求见刘备。


长者求见,刘备不敢怠慢,带着李翊、麋竺等亲信大臣亲自出府相迎。


徐璆是传统士人,拜见刘备时,完全遵循礼节。


在叙礼已毕之后,方随刘备入了正堂。


“久闻玄德公大名,今日总算得见。”


徐璆正襟危坐,向刘备表达敬意。


刘备脸上也是正色以待:


“州中事务繁多,未能及时拜谒长者,备虽在下邳,心中实挂念孟玉公。”


徐璆慨叹道:


“老夫历任任城相、汝南太守、东海国相,每到一所,皆殚精竭虑,为民请命。”


“自兴平年来,徐州屡遭兵燹,尤以前岁、去岁两年为最。”


“彭城化为白地,东海变作焦土。”


“每念及此,璆无不潸然落泪,摇头叹息。”


“今到下邳,却见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间往来种作。”


“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若未遭屠戮也。”


“玄德公之文治,实令老夫佩服之至。”


徐璆还沉浸在路上看到的繁荣景象里,言语间尽是佩服之情。


刘备解释道:


“此非备一人之功,亏得子玉为我出谋划策,携手共治,方有今日之功。”


刘备将李翊介绍给了徐璆。


徐璆适才已见过李翊,当时只道刘备身边为何会跟着一个年轻人。


听到这话才知,原来这一切都是这小郎为之谋划的。


“不想先生年纪轻轻,便有惊世之才,佩服佩服!”


这个世界迫不及待地想听年少有为的故事。


李翊则完美符合这个要求。


“翊年少乏智,还要多向长者聆听教诲。”


李翊当即还礼,他对徐璆也十分尊重。


主要徐璆是广陵大族,素有两千石。


之前说过,广陵并不是完全掌握在刘备手里。


广陵以北是陈氏控制,以南则是袁术。


而想要争夺广陵,就离不开当地的士人豪族的支持。


徐璆无论如何都是刘备需要拉拢的对象。


“好啊,少年人有才而不自矜。”


“今天下风起云涌,将来必有汝一席之地。”


徐璆本就对李翊的第一印象不错,面相俊美,年少有为,又这么谦逊。


对他的好感瞬间拉满。


“孟玉公知徐州之利害否?”


李翊开始切入正题。


“……未知也。”


徐璆脸色微变,来前他多少也猜到一二,刘备请他来必是有事相求。


“前不久,广陵传来急报。”


“袁术命张勋、桥蕤为将,起大军两万,直奔广陵而来。”


听到这里,徐璆勃然变色。


袁术这厮,残杀名士,搜刮地方,屠戮百姓,洗劫富户的行径天下有知。


而广陵可是徐璆的老家。


袁术要是染指了广陵还得了?


何况徐璆与袁术有仇。


他之前当汝南太守时,之所以丢官儿,就是袁术勾结李傕搞的鬼。


要不然怎么说袁术是骷髅王。


陈珪丢沛相、徐璆丢汝南太守,全是袁术害的。


徐州两大家族都被袁术给得罪完了。


现在李翊便帮刘备同时笼络这两大家族,利用他们反过来对付袁术。


徐璆沉默片刻,俯身问道:


“璆愚钝,若有用璆之处,还请玄德公明言。”


李翊开口道:


“我主之意,便是想表奏孟玉公为汝南太守,将袁术势力驱逐出豫州。”


袁术虽坐镇汝南,但同时也在遥控豫州。


他任命了孙贲为豫州刺史,袁嗣为陈国国相。


所以历史上他征讨刘备时,同时从淮南与豫州两路发兵,威胁刘备侧翼。


现在李翊见招拆招,想让徐璆重返汝南,顶住袁术在豫州方面的压力。


徐璆当即表态道:


“若能重返汝南,璆定当尽心竭力。”


“只是自璆罢官以来,袁术已任命孙香为汝南太守。”


“今我欲重返汝南,恐未必能敌得过他。”


徐璆表达了自己担忧,他的家族都在广陵,离开汝南也有好几年了。


孙香在汝南的控制力肯定要比他强。


李翊分析道:


“此易事耳,公只去沛国辅佐陈珪便好。”


言外之意,就是让你徐璆挂个名就行了。


就像刘备刚到徐州时,也是挂名的豫州刺史。


而袁术任命的豫州刺史孙贲,其实也是挂名。


刘备在豫州的势力范围仅仅覆盖到了沛国,哪里好真正对汝南动兵。


“我们还接到一条急报,豫州刺史郭贡领兵两万,来犯沛国。”


“我等虽已遣陈到领兵两千前去布置疑兵,然仍恐有失。”


“听闻孟玉公与郭贡有旧,曾经一朝为官,所以想请孟玉公去劝说郭贡退兵。”


徐璆恍然大悟,李翊这是想要一石二鸟啊。


一方面让自己在沛国挂名汝南太守,威胁袁术在豫州的势力。


一方面想让自己顶住郭贡的攻势。


“善,郭贡此人干大事而惜身,志大而又少智。”“前日其攻打兖州时便畏畏缩缩,今又怎敢来犯徐州?”


“璆虽不才,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劝退郭贡之兵。”


刘备顿时大喜,赶忙上前握住他的手:


“孟玉公若能劝退郭贡之兵,则有大功于徐州。”


“备自领州牧以来,诚惶诚恐,夙夜忧叹,唯恐托付不效。”


“深惧才智不足,不能安定一州百姓。”


“今得长者相助,正好拾遗补漏!”


徐璆当即欠身施礼:


“比之玄德公为徐州百姓所做的一切,璆所为之事诚不足道也。”


“璆虽不才,愿效犬马之劳。”


刘备大喜,即命人摆下酒宴,要亲自为徐璆饯行。


“孟玉公,备敬你一杯!”


老刘心情大好,笑呵呵地举杯。


只要退了郭贡这一路兵,他就能腾出手来收拾袁术了。


酒赏未过三巡,下邳相曹豹匆匆而入,拱手道:


“使君大事不好了!”


“东武城发来急报,青州都督袁谭率大军两万,突然入寇。”


“直逼我琅琊诸县!”


刘备脸上笑容褪色,大堂内更是一片哗然。


众人顿时开始议论纷纷。


大家都对这个消息感到无比震惊。


老袁家明明与徐州的关系不错,怎么会不宣而战,来骗来偷袭?


惊讶之余,更感到压力。


袁本初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雄踞河北,是当今天下名副其实的第一诸侯。


若是此时与他开战,对徐州而言绝非好事。


刘备微微吃惊后,目光急转向李翊。


李翊伸手安抚刘备,“主公勿急。”


话落,转头问曹豹道:


“这青州之军,是袁谭主动领军,还是袁绍派他来的?”


曹豹一愣,道:


“河北并无动作,出兵寇略琅琊之意,应是袁谭自授。”


嗯……


李翊嘴角微微翘起,漫不经心地对刘备说道:


“攻打琅琊既然不是袁公授意,便是袁谭自作主张。”


“想是其得知郭贡、袁术将犯徐州的消息,便趁乱出兵。”


“欲趁火打劫,坐收渔翁之利。”


刘备恍然明悟,也只有这个可能了。


袁绍跟他的关系不错,他本人更是要脸,怎么可能突然对自己动兵?


“我即遣宪和去往河北,向袁公备言其实。”


“何如?”


刘备打算告家长,让袁绍教训教训这熊孩子。


李翊轻呷一口茶,不紧不慢道:


“袁谭来势汹汹,此时求援,怕是来不及。”


“还是先退其兵为好。”


刘备皱眉,沉吟道:


“那袁术这一路兵如何处置?”


郭贡、袁术、袁谭从南到北,三路同时出兵。


这不是有人唆使的,狗都不信。


不过不管是谁,都不得不称赞一声使计之人,用策之歹毒。


他抓准了徐州南北跨度大的缺点,让南北两路同时出兵。


左翼还有郭贡的出兵骚扰。


委实可恨!


刘备愈发感叹陈登、李翊的深谋远虑。


早早地开启了邗沟河道的建设。


水上运输远比路上运顺效率更高。


只要把水运交通建设好,刘备便能在徐州大规模的运输士兵与粮草辎重。


李翊冷静地分析道:


“这位袁大公子横扫青州,无人能敌,正是意气风发,骄傲自矜之际。”


“此事违背袁公宗旨,擅自陈兵徐州,失德失仁。”


“我料其必为明公所败。”


“可先北上退袁谭之兵,然后再转头对付袁术。”


先易后难,李翊采取了德二的施里芬计划。


先北上把更好对付的袁谭更灭了,再回头收拾袁术。


毕竟袁谭背后没有袁绍支持,那就不足为虑了。


何况他在青州其实也没暂稳脚跟,还没老刘的徐州稳。


结果就上头要打徐州,纯纯厕所里打灯笼——找死(屎)


刘晔也出来帮腔:


“军师之言最合事宜,广陵有陈元龙坐守,定可撑到主公退青州兵前回来。”


刘备颔首,眼下也只能相信陈登了。


关羽一捋长髯,冷哼道:


“袁谭黄口小儿,一战可擒。”


“若真敢来犯,便教他有来无回!”


刘备心中顿生豪气。


这场仗其实才算是徐州真正的立国之战。


现下各方诸侯都以为他刘备坐不稳徐州,都想过来分一杯羹。


那他就更要向众人证明,犯我徐州是什么下场!


用一场大胜来震慑众路诸侯!


……


兄弟们都很给力,帮我完成了300首订的目标,所以我答应你们的日万一个月,说到做到!


昨天最令我感动的是,好多兄弟投了月票,还有两位大哥的大额打赏,这令我非常感动。


有这么多人关心我,关心这本书。


向大家保证,今后也会继续努力,绝不辜负各位兄弟的信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