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33章 厉害啊,一民(求追读)

第33章 厉害啊,一民(求追读)

作者:最能编的狗牙根 返回目录

似乎大家都被刘一民的稿费标准给激励到了,整个文化馆创作组的作家一连几天都是坐在办公室的凳子上一动不动的,任汗水打湿衣被,在如此这般狠心之下,平均每天每人诗歌的产出率达到了三篇。


如此这般速度,就连刘一民也瞠目结舌。


老张坐在一边,看着这些人朗诵自己写的诗歌,头都有点大了,不过同志们的热情是值得肯定的。再看看刘一民,手里面拿着他们的诗歌手稿,一脸痛苦。


他们写完之后,总是要先自己在办公室里面念一遍,之后再送到刘一民的手里面,要求点评一二。


文化馆其他组的人经过创作组的办公室门口时,听到一声声的咏叹调,都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偷听一会儿,听了几句后,就又嫌弃地摇了摇头离去。


创作组的这群人,真是疯了。


文化馆的其他组成员都暗地里调侃,最近千万不要从创作组门口过,容易被人强行喂shit。


“啊!


山,


还是那座山!


啊!


人,


再也不是那个人!”


“一民,你觉得我这首怎么样?我觉得这是我今天写的最好的!”老李兴奋地问道。老李这两天精神头是最大的,灰白相间的头发朝后梳的整整齐齐,白色的短袖衬衣一尘不染,看起来比老张更有馆长的气质。


刘一民想捂耳朵,但是又觉得有点不礼貌,低头叹息了一下,抬头说道:“还行,跟我以前认识的一个老张的诗挺像的。”


老李没仔细问老张是谁,只是自顾自地说道:“我也觉得,你们能听出来这是什么意思吗?意思是物是人非。”


“青山万年不老,人不过百年便是黄土一抔。”刘一民感叹道。


“对,就是这个意思!还是一民懂我,你们这些人,水平比一民还是差点,老张,我想往《诗刊》投一投,你觉得怎么样?”


馆长老张正在打盹,听到老李的话,啊呀了一句,也不再说话。要是隔着以前,他肯定会鼓励两句的。老张最近在想,他作为文化馆的馆长,是不是不能光把精力放在文学创作组上面来。


唉!要是一民能留在文化馆就好了!


刘一民趁着大家探讨的功夫,走出创作小组的办公室,在文化馆的小花园里面转了一会儿,等心态稍微的稳定之后,才转身回办公室。


忽然觉得,那些专家学者能对贾小姐尿了一个坑的诗赞扬为有灵性、不拘一格、构思新颖而没有笑场,刘一民觉得这也是一种本事,自己还真没有。


刚到创作室门口,就看见老孙的桌子旁边,站着一个女孩子,正是他的孙女孙艺红。看到刘一民进来了,老孙笑着说道:“一民,这是艺红煮的芦苇根茶,给你倒点喝一喝。


这夏天啊,难熬。这芦苇根水生津止渴,还能清肺热,降火气,关键是这芦苇根,也不是什么值钱东西,随便挖。”


刘一民这才看到,孙艺红手边握着一个暖水壶,看起来提了很久,手指勒的通红。其余几个人的桌边杯子里面,都倒着芦苇根茶。


老李一个劲儿的夸赞好喝,孙艺红看了一眼刘一民,笑着说道:“李爷爷要是想喝,每天我都烧一壶带过来,反正我单位就在旁边的招待所,最近我都上白班。


这些芦苇根是我亲自挖来的,烧一壶送过来不是什么难事。”


“一民多喝点,你们年轻人火气旺。”老李调侃道。


刘一民还没说话,外面又响起一阵脚步声,接着一个门卫老头儿的声音响起:“小同志,刘一民同志就在里面,你自己过去吧。”


“谢谢您啊,大爷!”


刘一民听到声音一愣,这不是李兰勇的声音吗?急忙转身,就看到李兰勇蹑手蹑脚地出现在门口,他没有第一时间看到刘一民,而是偷偷地露出个脑袋,冲着老张说道:“您好,大爷,刘一民在不在?”


“兰勇!”


老张正准备说话,刘一民的笑声打断了他,索性乐呵呵地在一旁看着,也不再理会。


“馆长,这是我朋友,我们出去聊一聊。”


老张笑眯眯地说道;“去吧,去吧!”


........


刘一民带着李兰勇走到自己的宿舍,李兰勇打量了几眼,羡慕地说道:“厉害啊,一民,都混上宿舍了。”接着好奇地摸了摸墙壁,又一屁股坐在床上,使劲地晃了晃,还挺结实。


“临时住在这里,来喝水,大热天的,你今天怎么来了?”刘一民用水壶给李兰勇倒了一杯凉水,好奇地问道。


“最近天热,队里面也没什么事情,我就来县城转一转,顺便去县革委会打探一下征兵消息,公社现在没接到通知,但根据我爹在县革委会的朋友透露的消息,今年征兵的名额比去年多。


一民,这意味着我有机会。”李兰勇说到最后,双手紧紧捧着满是磕痕的搪瓷杯激动地满脸通红。


这时刘一民才发现,今天李兰勇不仅穿着海魂衫和绿军裤,还戴着平常舍不得戴的军帽,海魂衫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烂了一个洞,被用灰白色的布给补上了,烂的位置刚好在领口附近,看着还是很明显。


“我就说你有机会,相信我!”刘一民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


“这是婶子让我带来的,这个邮包是给你的,还是《人民文艺》寄过来的,你什么时候又投了?”


“不是,最近我没投《人民文艺》,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刘一民疑惑地打开邮包,邮包里面还有一层油皮纸紧紧地包着,细麻绳绑的很紧。


经过几个步骤,打开后一摞信静静地躺在牛皮纸中间。其中有一封是崔道逸的约稿函,告诉刘一民自己听说了他诗歌的事情,希望能再收到稿子等等,并将《驴得水》收到的读者来信挑选几封寄了过来。


其余的几封是读者来信,数了一下总共八封,其中有一封写着“张俞”两个字,娟秀的小字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一名女生。


“厉害啊,一民!读者都给你写信了?”李兰勇震惊地说道。


刘一民将信放进抽屉里面,拉着他笑着说道:“走吧,兰勇,我请你吃饭。”


“可得好好的宰你一顿,东方红,去东方红吃!”李兰勇兴奋地说道。


“没问题!”


楼下,李兰勇看着刘一民推出来的崭新凤凰二八大杠,下意识地说道:“厉害啊,一民!”现在,他说“厉害啊,一民”就跟喝水一样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