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爱阅小说 > 朱元璋的官,狗都不当 > 第八十章 辞官

第八十章 辞官

作者:摆烂11 返回目录

牛逼吹了出去,这一年,李可的工作压力更大了。


要是今年不好好地拿出来一点成果,李可怕是自己身为驸马,也得被朱元璋给砍掉。


那就没得办法了!


只能是夙兴夜寐,每天晚上回到家,脑子里都在想,该怎样才能拿出来一些能够摆在桌上,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


以至于床上,同床共枕,朱镜静看了李可总是发呆,都忍不住问他道:“驸马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李可也只能是摸摸对方的小脸蛋,回道:“当值好累。”


两个月后。


金工巨匠、木作巧手都已陆陆续续地到位,而在姚广孝的主持下,也是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很轻松就把脚踏打谷机给做出来。


而与此同时,李可的老师李善长,也被批准了告老还乡。


有一说一!


当听闻这样的消息后,身为对方的弟子,李可还真有点犹豫,要不要去安慰一下对方。


又或者说是提醒一下对方。


于是……


李可也就去问了问姚广孝。


“和尚,你说,我要不要去见一见老师他?”


姚广孝自然也不会想到,李可竟然会问他这样的问题。


虽说在他们签订的雇佣契约上,的确有他作为李可的顾问,有帮助李可处理其他朝堂事务的义务这样一条说明。


姚广孝便道:“李参政你这是在顾虑什么呢?”


李可听了对方这么一说……


思考的目光这才慢慢地停了下来。


的确!


自己这到底是在顾虑什么?


你在顾虑什么,那岂不是说明你心中有鬼?


看着姚广孝那仿佛已经洞悉他内心的目光,果然!


这妖僧就是不一样!


李可只是想了一下下,然后就没有顾虑了。


而姚广孝,也一脸的莫名其妙。


因为其实他也不知道李可在想什么。


现在他知道的情报只有,左丞相李善长以年老为由主动辞官了,然后陛下也批准了。


就这么多。


所以他问李可的那句,真的只是一个疑问句。


他不知道李可在顾虑什么,可结果……


总之!


看李参政的表情,李参政好像已经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了。


……


辞官批准了的旨意下达后,李可就不单独去见他老师了。


反正……辞官后,他老师肯定不会再继续留在应天府,到时候,肯定是要回安徽老家的。


等对方离开的那天,他再去送行就好。


不过前提是,他得知道是哪一天。


这个问题……


李可可以直接问朱元璋。


因为他老师不可能自己说走就走,肯定在离开之前,会跟朱元璋先说一声。


又或者是……


他可以直接问胡惟庸,估计胡惟庸也肯定是知道。


只是那样说不定会显得有些奇怪。


毕竟要说关系的话,他跟他老师的关系,肯定比胡惟庸跟他老师的关系要亲近得多才是。


这天。


李可让人把脚踏打谷机给搬进了宫里来。


而朱元璋看到这玩意,自然是欢喜。


毕竟当惯了老农民的他,就爱看这个。


“李可!你说此物能让百姓轻松至少一倍?”


李可便回道:“虽说还没试过,毕竟如今还不是水稻收割的季节,但是,臣以为,这总比双手抱着水稻摔打要好。而且这个可以参考脚踏式缫车,脚踏,必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主流。”


朱元璋还自己踩了上去试了试。


李可并没有制止对方。


倒是把一旁的内侍给看着急了。


真的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陛下,小心。”


朱元璋把他们都推开,只见滚轮越转越快。


李可也是说道:“若是天下能多一点这样的发明创作,让百姓都能轻松些,又何至于让百姓的日子过得那么苦,其实……这还不是最终形态,臣以为的最终形态,是这脚踏都不要了,直接它自己就会动。”


朱元璋听后,大吃一惊,“直接自己动?”


李可点头:“对!”


朱元璋便道:“这如何自己动?”


李可回道:“磨坊是不是能自己动?”


朱元璋回头道:“道理是那样的道理,可磨坊要建在河边。”


李可便道:“工匠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会有办法解决的。这不过是如何研究出一种可以代替河水作用的东西罢了,这也正是臣建立专利局的意义所在。”


朱元璋:“此话何意?”


李可便回道:“陛下你若不能确保工匠发明事物后,能够得到他们应得的奖励,那他们又怎么会有动力,去研究这些东西,去降低百姓种地的辛苦?这是臣跟姚广孝草拟的《专利法》,请陛下过目。”


朱元璋随后便看到了,‘为广开百工之巧思,振发万民之智巧,凡有益于国计民生之技艺、器械、营造、农桑、医药、历数、文章、艺术,皆受此法保护……’


朱元璋拿过来仔细地琢磨了一番,“这就是姚广孝所说的,只要给工匠足够的利益,工匠就能做出日织四匹布,甚至是更多布的织机?”


李可答道:“正是这样!没有这样的律法,工匠就很难放开手去做,也没有人愿意去钻研更加高深的技术。而且陛下,专利局已经在研究能织出更多布的织机。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能做出来。”


朱元璋更加吃惊:“这么快?”


李可便道:“只要给钱,工匠就有动力。大明要想治隆唐宋,最怕的就是抠抠搜搜。正如同一些医者、大夫,明明自己手里有治病救人的好方子,却就是不愿意拿出来与同行一同分享。”


“臣记得唐代的药王孙思邈就曾说过,他当年在民间想要别人的方子,都是靠大雪天站在人家门口,求人家给他看的。”


“而若是有了专利法,可以保证即便他们的方子公之于众,也能获得收益,那天下病人的那些疑难病症,又怎么可能得不到解决?”


“甚至通过研究他的方子,集天下医者的才智,说不定还能研究并且改良出更好更便宜更适合穷苦百姓的方子。”


“当然!这个目前从技术上来说,还很难做得到,但我们从这个方向去靠近,是绝对不会有错的。”


朱元璋听完了李可的话后,最后便道:“你自己看着办吧!”


李可又道:“陛下,臣还有一件事想说。”


朱元璋:“何事?”


李可:“陛下可知老师他什么时候回乡?臣想去送送。”


朱元璋忽然听到李可提起这事,也不由得有些感慨,一阵叹气后,便对李可道:“你是他的弟子,他要走了,你确实该去送送。这个月月底!最后一天。”


说罢,又问道:“你自己怎么不去问他呢?”


李可便道:“那样老师他就不会觉得惊喜了!”


朱元璋:“……”


朱元璋无言以对。


这年轻人脑子里装的都是什么。


不过想想好像也对!